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背景,以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为主角的电影《老师·好》日前上映,再现了那个年代的校园百态和师生间的纯真情感。电影上映后,于谦收获了不少关于演技的认可和表扬,观影现场也有不少观众感动落泪,直呼看到了不一样的于谦。作为影片的监制及主演,于谦表示老师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所以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表达“对好老师的一种怀念,也希望大家能够接受这个戏。”
以真实动人 向老师致敬
影片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片中的军用挎包、碎花衬衫、录音机、搪瓷缸……都让不少观众回想起了那个年代的纯真与美好。提到80年代,最让于谦怀念的是“那个时候的人的真诚和单纯。”于谦说,做这部戏的发心就是因为对电影中表现的时代和教师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也想勾起大家对老师的敬意,来怀念一下老师,也是向那个年代的教师和同学们致敬。”
《老师·好》在上映前,经历了不少城市的路演,在此过程中收获到的让于谦印象最深的评价就是影片以真实见长以情感动人。“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现在想要的,我一直觉得真实是能够打动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所以现在很多评论都说,(观众)看完我们这个电影,想起他的老师了,我觉得这是让我们最高兴最欣慰的一点。”
此次在电影中,于谦出演了一位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老师。现实中,于谦也是位带徒授课的师傅,也正因为如此,对片中角色的诠释和演绎也更得心应手,“当师傅的经历对于刻画角色有支持、有帮助,但是也不能完全覆盖,毕竟师徒关系跟师生关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戏外的于老师和戏里的苗老师虽有相似的身份,但更多的是因学生对象的不同带来的差异,“首先性质就不一样。(片中)那些孩子们在学校里还没有成年,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成年了,而且他是有兴趣,才到你这儿来学。所以我们的矛盾不像(片中)学校师生矛盾那么尖锐。”
电影拍完,身为监制与主演的于谦坦言不会再去考虑票房问题,“电影是我所想表达的东西。我们表达出来了,责任就完了。至于观众接受与不接受,是我们左右不了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观念表达出来,尽量让观众能够接受。”
“人懒耳根软” 简单做艺人
在观众眼中,于谦似乎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说相声、玩摇滚、拍电影、开宠物乐园……加在他身上的称号也有很多,诸如“相声皇后”“摇滚老炮”“被相声耽误的好演员”,但于谦自己说这些称呼他都不喜欢,他喜欢的称呼是“艺人”,就是艺人,不需要分门别类,也不需要强加身份角色,最简单,却也最丰富。
虽然拍电影不是于谦的“正业”,但他却真正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生,不过他并不想做一部自己的影片,“我要想做导演早就做了,只是我不想做。因为我觉得我性格当中没有导演气质。一个是耳朵根子软,导演必须有导演的坚持。因为要表达你自己的东西,而我看什么都好,没有自己的坚持。再有一个就是懒,管事太多不行,脑子里装的东西多有压力。”
不想有压力,不想“活太多”,于谦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没有工作”。自称最爱“玩”的他,认为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把爱好当成工作”,所以什么都是玩,什么都不耽误。
于谦的老搭档郭德纲曾经说过,每个人对喜剧和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在于谦看来,这种不一样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而言之,生活当中不乏喜剧,不乏幽默。总体来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你把生活当中的喜剧元素提炼出来,用一种生活流的方式,用一种喜剧的结构给它表达出来,这就是喜剧。”
对外界而言,在总是高热度、高话题度的德云社中,于谦是个云淡风轻、远离是非的存在,他直言“这应该算是个性使然”。尽管郭德纲说现在应该算是德云社最好的时候,但于谦说:“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未来会更好。”(张淳)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