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但 90岁的他还在试验田里工作,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国庆来临之际,西南大学学生向袁老写信,表达敬意与祝愿。袁老以视频方式回信,畅谈科研体会,勉励学生。
以下为回信(据视频整理)
老师、同学们: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这样盛大的节日里,我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在禾田道路上,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知识是基础。比如我们做遗传学的研究,专业方面的知识就要比较深厚。
第二是汗水。我们是做应用科学研究的,我们要实干苦干,才能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
第三是灵感。灵感人人有,什么叫灵感呢?实际上就是思想火花,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突然思想来了,灵感来了,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大家不要放过这个思想火花,把它记好。
最后是机遇。有一句话叫做机遇宠爱有心人,韩愈有一篇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说明,好的机会都有,但不是有心人,没有经验、没有追求,这个机会就放过了。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是一个好的机遇。野生稻原来到处都有,不育野生稻也有。我们是有心人,在寻找、采集野生稻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机遇,找到雄性不育野生稻,就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所以说大家要做有心人,好机会会有的,不要放过。
所以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这八个字,请大家参考,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延伸阅读:
致敬!耕耘不止无愧国家最高荣誉,袁隆平获奖当天还在田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42名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据媒体报道,获得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的当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还在田间工作。无独有偶,去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授予袁隆平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袁隆平没有参加庆祝大会,也是因为工作需要,留在三亚的水稻田里。
“只有下田才最快乐”,90岁高龄的袁隆平获奖当天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网友。其实,正是数十载默默在稻田里耕耘的坚持,才让他获得了来自国家乃至世界的一个个最高奖项。此次荣获共和国勋章的人,无一不具有这样的品质:于敏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为了国家需要,又转而从事氢弹理论研究,为我国氢弹突破发挥关键作用;申纪兰作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化石”,始终秉承“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信条,至今生活在农村,把农民的声音带进人民大会堂;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实验室,无论是血洒疆场还是荣誉等身,他们都坚持奋战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耕耘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国家和人民贡献青春乃至一生。一个人为国家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下去,至死不渝。
唯有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人,才配享有国家颁发的最高荣誉,唯有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才能赢得人民发自肺腑的尊敬。在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时刻,以国家的名义表彰他们,就是向全体国人表明,只要为国奉献,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袁隆平院士在田间地头,生动诠释了国家勋章的非凡意义,讲述了做任何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的朴素道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或许永远成不了于敏那样的大师,永远达不到袁隆平那样的成就,也很难像张富清一样彻底摆脱名利的纠缠。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应该有,只要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都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同样是爱国奉献的表现,同样值得尊重。
新中国成立70年所收获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一代一代的奋斗者挥洒汗水接续拼出来的。只要我们继续在祖国大地上耕耘,为祖国的明天耕耘,祖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强,每一个追梦人也都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北晚新视觉综合 人民网 网友评论 北京晚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