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操作工到技术主管、生产主管、副厂长再到厂长,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工匠”……在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25年间,产业工人周锋实现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跨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周锋颇为骄傲:“有了发展舞台,产业工人同样出彩。”
全域联动、分类推进、全链赋能,助推产业工人迈上成长成才“快车道”。作为有着350多万名产业工人的制造业大市、浙江省非公企业“产改”全域综合试点市,宁波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与产业工人培育深度融合模式,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宁波样板”。
全域联动 各方协同
如何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2021年6月初,在宁波市北仑区召开的深化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再次聚焦这一问题。
借助联席会议这一契机,宁波有关部门出台20余个政策文件,在新生代产业工人关注的工作待遇、子女教育、落户等现实难题上都有所突破。
“产改”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形成合力。自2019年宁波下发《新时代宁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宁波全市25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市委组织部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党建工作大局,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委统战部提高产业工人在工会界别政协委员的比例;市教育局把开展面向以产业工人为主的社会人员技能培训列入对职业院校的考核;市财政局会同教育局、人社局出台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师奖励政策,激活产业工人培育内生动力。
在各部门协同下,截至目前,宁波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60余个,涉及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健全产业工人成长发展体系和提供产业工人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基本筑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四梁八柱”。
分类推进 分层指导
除了市级层面,在县市区,宁波各地结合各自实际,落地了一批创新性的改革举措,构建起县级产改项目化运作、镇街和园区标准化推进、试点企业案例化推广的“三化”工作模式。
鄞州制定的《产业工人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的实施意见》,让6900名外来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在鄞州入学、600名配偶在鄞州就业;江北通过创立“工园里”职工阵地标识,打造全区职工活动“15分钟服务圈”;余姚成立“技师联盟”;镇海实施“蓝领振兴”系列工程……
宁波36家市级以上试点企业全部出台“一企一策”产改方案,如,吉利汽车打造“区域人才经营中心”、舜宇集团打造“五个梦”、原水集团推进职工文化建设,让产业工人共享发展成果。
在此基础上,宁波还遴选443家区县级试点企业,117个乡镇(街道)先行试点。北仑灵峰工业社区打造“六大基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鄞州姜山镇“金领学院”助力产业工人又红又专发展、宁海西店镇总工会培育“连锁企业职工学校”……一批乡镇、工业社区的试点做法,在基层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全链赋能 广搭平台
2金2银1铜加上15个优胜奖,摘取金牌的总数占到全省的40%,14名技能精英入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25名宁波技能精英惊艳亮相,展现了宁波产业工人风采。
在推进“产改”过程中,宁波通过全链赋能、广搭平台,完善技能提升和激励评价机制,健全培训引育体系,多元化助力产业工人成长。
在培育方面,宁波打造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师带徒、以工代训等素质提升行动蓬勃开展,2021年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1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7.78亿元。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94.97万,高技能人才数量达61.16万,高技能人才增加近5万人。
在搭建成长成才通道方面,宁波健全培训、比武、帮带、评价、晋升“五位一体”产业工人全链条成长发展体系,广泛组织百万职工技能竞赛,“行行出状元”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赛事提升技能等级的人数达到3.9万人。
在健全评价机制方面,宁波出台《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推动形成职业资格评价、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目前,全市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单位共454家,职工累计参加认定58834人,核发证书51042人。(邹倜然)
责任编辑:FRT13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