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工会为我们撑腰,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不仅拿到了应得的工资和补偿,还顺利地找到了新工作……”近日,快递员张超给重庆市渝中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涛莉打来电话,告知自己与原公司的纠纷已经解决,并且经过区总工会的心理疏导、培训及再就业服务,自己打开了心结,实现再就业。
近年来,渝中区总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劳动用工主体与法律关系难界定、维权行为易成再就业的绊脚石、心理负担重等痛点,为该群体量身打造了全周期维权服务模式。在劳动纠纷发生前,开展“法治体检”、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服务“向前一步”;在维权过程中,整合司法、人社、法院等多方力量,打造“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让职工“少跑一步”;维权结束后,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在帮助职工上“再迈一步”。
建立预警机制,推动维权“向前一步”
张超于去年5月入职重庆一家快递公司,被分配至渝中区大坪片区工作。同年8月,该区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区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成立,张超成了首批工会会员。
“工会可帮了我大忙啦!”张超说。加入工会后,他不仅享受了不少福利,还参与了多场普法活动。在今年3月的一次普法活动中,渝中区总再次提醒他们一定要签订规范化的劳动合同。让他没想到的是,普法活动的第2天,公司就无故将他开除,并拒绝支付当月的劳动报酬和相关赔偿。张超想起工会工作人员的话,向渝中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求助,获得对方及时援助。
张涛莉介绍,渝中区总在为相关平台、企业,以及劳动者中开展普法宣传、“法治体检”时发现,该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面临维权难的问题,为此,区总决定让维权工作“向前一步”,依托已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探索建立平台用工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平台双方签订规范化的劳动合同,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一站式”维权,让职工“少跑一步”
3月中旬,张超向渝中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递交了调解申请,渝中区总立即指派援助律师及调解员与其接洽。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该群体遭遇劳动纠纷后维权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渝中区总工会挂职副主席雷蕾说,工会调解属于“柔性”调解,有助于打破没签劳动合同给劳动者维权带来的限制,是维护该群体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雷蕾说,渝中区总通过整合司法、人社、法院等多方力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起“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若调解成功,工会联系法院、劳动仲裁当即出具司法确认书、调解书;若调解未果,工会还可现场为职工指派援助律师,为其提供仲裁、起诉等法律服务,达到了“劳动者只跑一次就能解决多个问题”的效果。张超就是该平台的受益者之一。
提供就业帮扶,在服务上“再迈一步”
“我与原公司发生劳动纠纷后,也曾想过万一事情闹大了,以后没有公司招用我。”张超坦言,即便下定决心找工会维权,也担心“维权赢了,饭碗丢了”,心理压力特别大。
渝中区总得知张超的顾虑后,现场让他填写了就业申请表,还邀请专家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技能培训,只要有相关行业、企业发布招工信息,也第一时间推送给他。今年4月,张超成功入职渝中区的一家商贸公司。
据介绍,为缓解该群体因维权带来的“心理负担重”的困境,渝中区总与区就业和人才中心联动,实现调解维权与就业帮扶无缝衔接。同时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打通就业渠道,解除该群体维权的后顾之忧。
渝中区的探索实践在重庆并非个例。截至目前,重庆已在新业态领域建立工会组织435家,发展会员3.6万人,41个区县总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周期维权服务,调解新业态领域劳动保障权益纠纷92件,涉及金额31万元。(李国 黄仕强)
责任编辑:FRT13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