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百姓用我们的品种、技术挣到钱,是我最大的幸福。”3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组长钟彩虹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30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猕猴桃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猕猴桃是原产中国的水果,100多年前从湖北宜昌引种到新西兰,并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水果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存在国产猕猴桃论斤卖,新西兰猕猴桃论个卖的尴尬局面。一直以来,在世界猕猴桃研究的版图上,重新标记中国坐标,是我国几代猕猴桃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1992年参加工作,从湖南到武汉,钟彩虹循着前辈足迹,开展猕猴桃种质鉴定和品种选育。
针对当时市场上一些品种果实不耐贮、果树易患软腐病的现象,钟彩虹和同事们着手培育高抗耐贮的品种。
育种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长期试验、反复论证。失败,是常有的事。
十余年里,钟彩虹带领团队跋山涉水,收集各种资源,不断创制、筛选、试种。尽管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依旧锲而不舍。
2012年,新一代高抗耐贮红心品种“东红”通过品种审定,并在2019年的柏林国际果蔬展上获得品种创新金奖。
良种还需良法。钟彩虹和同事们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等开展合作,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辐射到全国适宜生产区,累计培训中层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基层一线人员8万余人次,推动全国种植面积和平均单产翻倍,配套高效技术辐射200余万亩。
在湖北,他们先后在孝感、黄冈、十堰、武汉等多个地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近千亩,使浠水、丹江口等县市的猕猴桃从无到有,使咸宁、恩施等产区从小到大,推动全省种植面积超过17万亩,培养基层一线人员5000余人。
2020年,我国猕猴桃的结果面积占到全球的68%、年产量超过全球的51%。“我们重新夺回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在科学研究和品种选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钟彩虹说。
如今,钟彩虹每年都要用半年以上时间走进山川田野,手把手地教果农栽苗、整枝、防病治虫,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果农们称我们是‘农民科学家’,我感觉特别亲切。”她说,“常年奔波在外,大家、小家难以两全,自己深感内疚。但每当走进田间地头,看到乡亲丰收时的笑脸,我就瞬间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来,钟彩虹足迹到过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24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累计推广自主培育品种50余万亩。以钟彩虹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科研团队,先后带动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人均增收超3000元。2021年,钟彩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获评“全省三八红旗手”。
“接下来我们还要多深入基层,将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它、用好它,真正将实验室的猕猴桃变成果农手中的金果果。”钟彩虹说。(王际凯)
责任编辑:FRT13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