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还可能影响交通正常运营。秸秆露天焚烧曾是吉林省秋冬季主要污染源之一。丢不掉、烧不得的秸秆应该如何处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给出了答案。
“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桦甸市是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建设产业布局中打造东部特色集聚区的12个县(市)之一。在位于该市二道甸子镇暖木村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内,金牛牧业有限公司的1000余头优质肉牛正在6栋现代化厂房内健康生长,而这仅是吉林省发展肉牛产业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闭幕的吉林省两会,“桦牛”品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金牛牧业董事长潘淑红说:“以往,汽车是吉林经济重要的驱动力,有了‘秸秆变肉’的大好政策,咱必须得做大肉牛产业,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年产秸秆4000万吨以上,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把秸秆转化为肉和奶,使更多的秸秆资源过腹再还田,对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助力黑土地保护、发展产业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吉林省先后出台《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并明确从2021年起,全面推开“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对品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等给予全链条支持。
解决“秸秆变肉”资金技术难题
“公司发展速度这么快,跟‘秸秆变肉’工程的支持息息相关。”潘淑红告诉记者,肉牛养殖投资很大,过去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很难贷款。在“秸秆变肉”工程的推动下,政府积极与银行对接,相继推出活体抵押、农担担保、信誉贷款等诸多金融产品,一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让企业放心大胆地扩大养殖规模,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如虎添翼。
2021年,针对畜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吉林省设立了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率先组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推出26种金融产品。全省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贷款121.7亿元,比年初增加37.2亿元,新增44%。
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研发推广方面,吉林省大力推广青黄贮、膨化、氨化、气爆和揉搓破壁等加工技术,并力争在生物菌、酶制剂、加工机械和技术集成改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使秸秆利用率得到提升,有效推动了“秸秆变肉”工程在当地的落地生根,也让“牛”经济一路走红。
做好秸秆收储利用文章
“正是因为看到‘秸秆变肉’工程的广阔前景,我才决定申办合作社,在秸秆收储利用上做文章。”吉林赫林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鹏说。去年11月,在充分考察机器设备和产品销路的基础上,孙鹏在桦甸市常山镇靠山村成立了该镇唯一一家秸秆加工合作社。他投资近100万元,购买2台秸秆打捆机器,招收10名工人开展作业。
孙鹏告诉记者,受益于“秸秆变肉”工程政策,不仅购置农机有补贴,秸秆离田也有补贴,社里的两台机器每天能处理约60吨秸秆、2000多包,一包售价15元左右。它们部分卖给本地的养牛企业,部分远销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在解决当地玉米种植户秸秆处理难题的同时,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收贮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已达474家,同比增长187%。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1216万吨,占秸秆总量的30.4%。“秸秆变肉”工程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使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柳姗姗)
责任编辑:FRT13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