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疑问变少了 垃圾分类也需“科技范儿”

2020-06-17 13:41:57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治理的“必答题”。如何帮助居民更方便地正确分类投放?一些社区没有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箱,而是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居民安装相应的APP后,站在机箱前快速识别面部信息登录,垃圾袋二维码对准扫码口即可打开对应机箱,投放后垃圾积分将精准计入用户账户。科技助力,让疑问变少了,也让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增强了。

垃圾分类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事关人居环境改善。近年来,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上海,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推动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北京、重庆、武汉等地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既在制度建设、分类标准、软硬件配套上下功夫,也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上出实招,比如一些社区上线智能垃圾分类机,引进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科技手段作用于分类投放习惯的养成,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覆盖率。

将高科技用于垃圾分类,不是“杀鸡用牛刀”。垃圾分类看似只是改变传统的处理办法,背后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分类精准投放率不高、垃圾外运不及时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效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解决这些难题,固然要靠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和志愿者等的不懈努力和贴心服务,但要系统性地解决多头问题,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实践中,运用科技手段的最直接效益在于减少监管成本,比如上海建成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监管平台,谁把垃圾扔在箱房外,谁分类投放不准确,在居委会的信息后台中一目了然。从这个角度来看,用好科技手段,也体现社区治理“绣花功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水位上大有可为。也应看到,当前社会治理的科技化智能化还有很大空间,存在着一些制约科技力量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短板。拿垃圾分类来说,下水道厨余垃圾处理器能否普及安装?除了投放端,在分拣、破袋、回收处理等环节能否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能否通过物联网跟踪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和效果?拉直这些问号,方能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便捷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相关部门既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鼓励更多新技术应用,也要在打通数据壁垒、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为智能化协同治理提供良好环境。

垃圾分类是对社区治理水平的一次测试,也是促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契机。社区治理精细化,不仅需要人情味儿,也需要科技范儿。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社区都能成为一个个神经元细胞,共同连接成智慧城市的“大脑”,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赵展慧)

上一篇:“多校划片”受关注 能解决教育不公平现象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