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娱乐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40年 创造出世人惊叹的教育奇迹

2018-10-22 08:12:2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刚刚过去的九月开学季,安徽省芜湖市的李奶奶送孙女上小学,收到了一个意外惊喜——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还有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生活补助。“孩子爸爸上学那会儿,学费、书本费可是不免的。”李奶奶想起以前的老黄历,连连感叹时代的发展进步。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8年5月,“大眼睛”苏明娟回到母校金寨县三合实验学校,与当年的宣传照片合影。

40年栉风沐雨,教育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高品质的快速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实现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开启了全新征程。

从“挤独木桥”到“大众化教育”

“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跟我表哥一样,会成为建筑工地一个搬砖的。”1978年河南省文科状元、作家刘震云说。

这样的“如果”句式不仅适用于刘震云,也适用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布《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新闻,明确不论出身,恢复高考。一时间,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人到学生,大家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说实话,当时根本没想到这么快就恢复高考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外面劳动,很激动,觉得机会来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回忆。

1977年12月6日,周洪宇与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被关闭了12年的高考考场。当年,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中央决定临时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全力以赴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这次高考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录取率最低的高考、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但它的巨大意义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考生的生命中。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教育是从恢复高考走来的。恢复高考不仅拉开了中国教育改革大幕,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

从那时起,影响中国人至今的一句话开始流行——“知识改变命运”。也正因为如此,直到1981年,普通高考录取率才突破10%的大关,竞争之激烈程度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高考改变的不仅是一批人的命运,还是人才选拔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毫无异议地成为大家眼中的“精英”,成为行业领军人才。

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为了让更多的人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扩招。

高校扩招的消息一出,广大考生备受鼓舞。

“本来自己成绩不是太好,扩招给我带来了信心,上大学有希望了。”1999级河南省信阳市考生张文说,当年以为自己最多能考上专科学校,但因为扩招终于迈进了心心念念的本科院校。

仅三年时间下来,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净增571万人,翻了一番,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此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回顾40年前的1978年,我国高考录取率仅6.6%,全国普通高等院校598所;到了2017年,高考录取率提升至82%,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已达2914所。

时至今日,考上大学已经不是稀罕事,现在大家不仅关注“考得上”,更关注“考得好”,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或读高职院校。在这个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年代,毋庸讳言,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那根指挥棒,依然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度量器。

从“臭老九”到“最美教师”

“民办教师可以说是一个最不起眼、最卑微的群体,但他们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乡村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凤凰琴》作者、作家刘醒龙谈起自己的创作初衷这样说。

1994年,由中篇小说《凤凰琴》改编成的同名电影一经上映,就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大家第一次看到,原来在这样的穷山沟里,还有一群贫苦的民办教师。

“刚开始一个月才5块钱,到了1981年,全年收入才150元,村民们觉得我很不错,又凑了21块钱给我。”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单台子乡小学教师白占成回想起过去做民办教师的艰苦岁月,感慨无比。

其实不止民办教师待遇不高,即使是正式教师,收入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在许多人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既清贫又没有出息,成天跟一群孩子打交道,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人才干的。

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被确立为“教师节”,尊师重教的观念渐入人心。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待遇不断改善。

1993年10月,几易其稿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与工资飞速增长相呼应的,是社会上的“教师热”。“收入稳定”“带薪寒暑假”“社会地位高”……在政策的推动下,教师正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职业,哪怕是乡村教师,行情也开始看涨。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打通教师职业链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教师送出“大礼包”。

“最近两年,白水中学每年的教师报考人数都超过900人。”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校长何欢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报考乡村学校。

“我们努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力量。”全国“最美教师”、29岁的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慎魁元选择放弃城市,回到乡村教育一线。

从边缘走向中心,从“臭老九”到“国之栋梁”,从不受人重视的“孩子王”到众望所归的“最美教师”,中国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从“上学难”到“一个都不能少”

1991年5月,摄影师解海龙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想用相机记录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状况。谁都没有想到,解海龙此行拍到的一张“大眼睛”照片,改写了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格局。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仍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几十元的学杂费而失学。部分地区辍学率超过了90%,有的村子甚至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资助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在1989年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发起。

解海龙在金寨拍摄的“大眼睛”照片,很快被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海报。黑白照片中,女孩手握铅笔,浓密的黑发、尖尖的下巴,一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触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我要上学”成为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忆。

“大眼睛”女孩名叫苏明娟,拍照时年仅8岁。

“那时,我们的校舍是一户人家的祠堂改建的。窗户是纸糊的,冬天的风一吹就破。教室里只有桌子和黑板,没有电灯,没有取暖设备,连板凳都要自己带过去。”苏明娟回忆,尽管读书的路并不好走,父母仍希望她上学学到知识。

经过希望工程资助,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银行白领。2005年,她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市民,从花甲之年的老者到幼儿园的孩子,纷纷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

“一个都不能少!”一栋栋美丽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间间设施完备的实验室投入使用,一批批大学生和志愿者们走进乡村学校支教……希望工程在大山深处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40.4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74.8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9814所,希望厨房5861个,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29170套,培训教师106558名。

“现在,在乡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邓从新高兴地说,自己以前还节衣缩食资助学生,如今可以放心大胆地带着孩子们开展科学实验。

从“免费读”到“更均衡”

2007年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免收学费。“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当江西省奉新县二中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周丽珍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说出这句民间顺口溜时,立即成为那一年许多报章杂志引用的“金句”。

自此,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也实现了免除学杂费,全国2.59万所城市中小学的2821万学生都可以免费上学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邓从新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老师时,流行的口号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原因很简单,国家财力不够,所以才有了这条“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农村义务教育的半边天是靠农村教育附加费和农民集资撑起来的。

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2011年是许多人记忆深刻的一年,就在这一年11月,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和省级行政区划全部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中国用25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100年才完成的“普九”任务,成为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里唯一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

仅仅免学杂费还不够,校园危房改造、免费营养午餐、免费教科书……更强更美好的政策“升级版”不断推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均衡乃至高位均衡成为义务教育新的关键词。

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各地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6万所,增加学位2725万个,补充教师172万人。与此同时,更多名师走进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优质的课程通过互联网传入偏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改革开放40年为教育赋予了创新与活力,创造出世人惊叹的教育奇迹,最终让改革成果惠泽千家万户。(康丽)

上一篇:科学更重要是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社会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