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 舟山市委组织部供图 摄
中新网舟山2月25日电(项菁 葛晶)人才,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城市提质的关键“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厚的科研补贴、宽松的落户标准等,欲在“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对于陆域面积、人口规模、交通资源等几大“硬核”指标均不占优的浙江省舟山市而言,如何高效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借机招才,蓄势发力?
舟山给出的答案是,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及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以激发沪杭甬等城市人才溢出,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城间的“优势嫁接”。
“舟山拥有不可复制的海洋资源以及产业基础,发挥好‘蓝海沃土’优势,是舟山人才工作的法宝。”在舟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全军看来,沪杭甬等地城市化水平高,人才、科教等创新资源丰富,但空间有限,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舟山,应通过海洋产业的精准引才,以形成城市合作、区域发展以及人才价值最大化的多赢格局。
“引凤”先“筑巢”,舟山深知,一直以来,人才发展平台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人才择地时具有极高的优先级。基于此,打造长三角海洋产业“科研基地”,成为舟山的着力点。
图为舟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全军接受中新网采访 项菁 摄
据舟山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金晔介绍,舟山已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打造海洋特色“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正在深度推进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2个特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已集聚省部级及以上层次人才16名,新引进或达成签约意向高校及科研机构6家,新落户人才企业36家,解决技术难题88个。
在海洋产业“高精尖”人才涌入的带动下,2018年,舟山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达1236人,增速为2.5%,两项指标均列浙江省第4位。
而在“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舟山对目标人才需求的深度剖析。
“海洋类创业创新人才往往比较重视公共实验设备资源。”赵全军坦言,即便是动辄几百万元,甚至近千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在费用高昂的设备自购面前也略显乏力,因此,舟山在盘通区域内科研设施资源上做起了文章。
2018年,舟山开始谋划打造设备“大共享”平台,金晔称,截至2019年1月,舟山已完成对辖区内各企业设备的统计梳理,即将实现“大共享”数据上云,不久后,科研人员可通过线上预约、付费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使用舟山全域设备资源。
“舟山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打通设备、人才、资金以及技术互通共享的壁垒,实现设备使用高效化、人才作用最大化、技术效益最优化。”赵全军说。
除了在长三角区域内,舟山精准招才的“触角”还延伸至全国各地,以及海外。
舟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陈利文表示,舟山每年都会牵头组织“招才团”,联合企业,赴美国、乌克兰等海洋产业较发达国家招引专家。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好趋势下,舟山要打好海洋产业这张‘王牌’,与核心城市形成高效互动,‘借船出海’引育好人才,在提升自身城市能级的同时,助力长三角区域竞争力提升。”赵全军如是说。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