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教育而言,中国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影响着我国现阶段乡村教育的整体发展,而支教正成为提高乡村偏远地区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支教,很多人的印象是“艰苦”,但世界上总有一批人,他们怀揣爱意,从生活优渥的地方逆行到条件艰苦的乡村,以支教作为自己终身践行的事业,不有悔意。关彦斌正是万千支教老师的一员,像关彦斌这样的老师既是当代支教现状的缩影,也是未来乡村教育的希望所在。
支教事业对支教地区的学生的影响
不同于城市里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孩子假期生活比较单调,大多数学生整日在村内外游荡,或者帮家长干干农活,很少有自己的假期生活。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性的教育,课程单一,模式固定化,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大学生支教,因为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上属于知识分子形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考上大学意味着一生的改变,其意义非同寻常。大学生的榜样力量有助于把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人格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支教事业对于支教地区、学校的影响
支教团队的到来对于当地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就是提升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拓展他们的眼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可以基本实现提升部分学生的素质的目标。这些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功不可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提升升学率贡献力量。而支教团队的一般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一般会用来为学校增添教具等硬件设施方面。
支教事业需要更多拥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参与
支教事业想要更长久,更全面的助力乡村教育,需要更多拥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参与进来。在支教中,关彦斌是尤为积极的一名老师。他毕业后前往山村进行支教,最开始关彦斌一行17名教师奔赴乡村。作为支教组长,他被派往一所偏远的小学,负责整个小学的数学教学。这一干就是3年,期间不少一起来的支教老师在期满之后选择回归城市。而关彦斌却选择留守,在第2年期满后,他成为学校的负责人,为了将城市里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学校,关彦斌不断向学生灌输新的学习方式,经常到学生宿舍门外,督促学生起床早读;课后,关彦斌也没有闲着,走过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去学生家里家访,经过4个学期,他遍访多个乡镇,25个村所任教班级的83个学生家庭,为智力缺陷、单亲家庭学生制定成长呵护方案!
他说“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支教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一个人无法改变教育面貌,但一群人就可以。”对于未来,关彦斌期望有更多心怀大爱,拥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奔赴乡村,点亮更多孩子们的知识之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FRT136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