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大众证券报》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公信力调查评选颁奖高峰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同仁堂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最佳持续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奖”和“最佳上市公司董事会奖”。当天,在距离三亚数千公里之外的天津,北京同仁堂股份职工郭朝晖荣获首届“全国中药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二等奖。
两个奖项分属不同领域,但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后者正是前者的有力支撑。可以说,没有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企业的价值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中医药企业而言,质量管控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前期的药材鉴别、炮制、研配,到后期的合坨、制剂、包装等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药材鉴别与药材炮制处于整个生产链条的开端,药材的真假优劣、炮制是否恰到好处,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北京同仁堂股份尤其重视对药材鉴别、炮制人才的培养,从源头上保障质量。
特别是今年以来,北京同仁堂股份加大药材鉴别与炮制人才培养力度,在传统师带徒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通过“四带四促”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首席技师工作室、师徒班、脱产短训班等形式,着重培养青年职工。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脱产短训班是北京同仁堂股份今年采取的新举措,通过严格的选拔遴选出14名一线技术学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脱产炮制培训。学员代表张宇说,“通过短训班的学习,我们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都有了跨越式提升,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越发深刻地理解了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意义。”
据了解,北京同仁堂股份拥有多个首席技师工作室,其中,北京市级“于葆墀首席技师工作室”和公司级“刘天良首席技师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传授药材鉴别与炮制技能,并进行相关研究与创新。首届“北京市大工匠”获得者于葆墀擅长中药炮制,“北京老字号优秀传承人”刘天良擅长药材鉴别。
而刚刚获奖的郭朝晖,就是刘天良工作室培养出的徒弟,已跟随刘天良学习药材鉴别3年。刘天良定期会给徒弟们面授理论知识、实操药材鉴别、传授鉴别要点,还会带着他们走进各地药材市场、道地药材产地进行调研。刘天良累计教授中药材500余种,重点讲解品种300余种,基本涵盖了公司常用品种。
天然牛黄是传统名贵中药材,首先需要依靠人工逐一进行外观鉴别,对专业要求极高,刘天良深谙其中之道。为将这技艺传承下去,每次验收,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徒弟们,边干边学。三年前,郭朝晖初学时,只能站在师傅刘天良旁边观摩,如今,他已经能够通过手摸、眼看等方法鉴别牛黄的真伪优劣。
在传授鉴别知识的同时,刘天良也将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徒弟们。刘天良常说,“咱们收的牛黄不能出现一丁点问题,牛黄这样的价格,里面就是掺了金子,也必须给它挑出来。”
今年8月,于葆墀完成了第二期的带徒任务,经过考评小组专家的全面测评考核,八名徒弟的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出徒。
经过多年的实践,于葆墀练就了一双熟知百种药材的“火眼金睛”,也掌握了挑拣切、洗淋泡、炒炙煅煨等多门炮制方法。他结合理论知识,把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炮制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并告诫他们,虽然中药炮制工具已经从切刀、炒药锅发展到了自动切药机、控温炒药机,但同仁堂的炮制技艺不能丢,要反复实践,掌握这项精细的技术活。
9月25日,同仁堂股份公司前处理分厂举行第三期技能导师带徒拜师会,吕建媛、陈振会担任技能导师,他们都曾师从于葆墀,专业技能过硬。吕建媛2016年参加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中药炮制与配制工种第一名,同时获得北京市技术能手的称号;陈振会是在2016年举办的北京市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获得中药炮制与配制工种第六名,2017年被评为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承“同仁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
=从曾经的徒弟成长为如今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同仁堂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已深刻镌刻在每一位同仁堂人心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FRT136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