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看中华儿女如何发挥科技力量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

2022-03-22 14:13:41 来源:科技日报

春分至,春耕正当时。

忙春耕,望丰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春耕备耕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特推出“智慧春耕”系列报道,看一看勤劳的中华儿女如何发挥科技力量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

3月下旬,一场不期而至的“倒春寒”袭击了位于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的山东省农科院小麦试验基地。气温从20多摄氏度一下子降到了零下,小麦是否会“感冒”?

“只要技术到位,只要科学管理,这样的小麦没问题。”站在试验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振东给出解决方案。

去年我国冬麦区发生非常严重的秋汛,小麦播期普遍推迟。恶劣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反映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文件上,表述为现在“是近年来苗情最为复杂的一年”。

该文件写道:“受去年秋汛影响,我省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10—15天,晚播面积大,冬前麦田弱苗、壮苗、旺苗、‘一根针’‘土里捂’等各种情况并存。”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深知这种情况对小麦产出意味着什么。

春节过后,他几乎没有在学校出现过,而是辗转多地,从德州到菏泽,到济南到枣庄,再到泰安……山东16地市,只要他能跑的,几乎都跑遍了。

正因为情况复杂,种粮大户们并无十足经验应对,这时候需要专家站出来,让科技冲在最前线。

赶在雨水节气之前,王振林又站到了小麦田间。种粮大户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拢过来,如饥似渴地听,王振林则通过现场和视频的方式向当地种粮大户和全省各地农机推广站教授知识、传递信心:“从返青到拔节是决定小麦亩穗数的关键时期(从现在算起,大约有45—55天的时间),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期间技术措施管理到位,抓早、抓促、抓好,就能实现弱苗转壮,能很好弥补前期弱苗损失。”

实际上,秋汛不仅影响了山东,对河北、河南等省份的粮食生产也产生了影响。因此,农业农村部于年初启动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强调“发挥农业科教系统协同优势,统筹产业技术、农技农机推广和农民培训‘三大体系’,形成工作合力”,提出“加强小麦从苗期到收获期各环节前后衔接,及时提供全程技术解决方案”,试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确保夏粮丰收。

怀揣绝技的专家们走到一线去,将科技播撒到田间地头。

前几天,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又组团来到全国产粮大县肥城市,没有过多客套,分头直插田间,双脚踏进黄土地里。他们在当地设立了8个培训点,围绕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设施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在山东15.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一场景处处上演。

“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老百姓科技种田、夺取丰收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泰安市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的这一感叹道出了种粮人的心声。

春耕正当时。尽管面临不少挑战,但王振林仍然保持着信心。

他提出,在“对苗情把握准,对问题定位准,做到技术措施因地因苗实施准”的前提下,抓好4项技术——抓实镇压划锄,用好春季肥水,防控病虫草害,预防“倒春寒”。

“4项技术到位,就能实现‘弱转壮,保穗足,争穗大,夺丰产’的管理目标。”王振林说。(王延斌)

上一篇:定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公布

下一篇:天津大学首创混联加工机器人新机构 打破国外专利壁垒

责任编辑:FRT136

科技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