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数字化、科技创新、绿色升级成为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关键词。不少参观者表示,数字赋能使制造业转型成为可能,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正悄然改变。时速可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模型、用于5G通信领域的6微米高频高速铜箔、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模型……在11月19日至22日举行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批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精彩展现。
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操作者坐在远程操作间,就可以让无人驾驶矿车 “听令而行”;智能“专家”24小时在线“紧盯”设备运行状况;5G+超高清工业摄像机以每分钟200张的速度,对准流水线上的涂胶机器人不间断地进行全方位拍摄……
在此次制造业大会上,不少参观者表示,数字赋能使制造业转型成为可能,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正悄然改变。
“数智化是现代制造业的新引擎。”海螺集团董事长王诚表示,作为水泥行业工业互联网意识觉醒最早的企业,海螺集团着手数智赋能水泥产业,运用“大智移云”技术,建成了全球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实现了工厂的数智化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展会上,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也成为一大亮点。中科类脑将电力变电站“搬”到大会现场,其“电力全科医生” 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模拟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过程,全方面地监测和解决变电运维领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海尔卡奥斯与奇瑞汽车携手打造的汽车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6大功能,为奇瑞带来生产效率32%的提升、订单量40%的增长。
工信部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安徽省已建成5G典型应用场景28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9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将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创新是制造业加速发展的法宝,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勤全球主席舒亚玟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发展核心科技、核心创新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重要领域。而制造业正赢得中国市场更多青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3大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超过70%。”
“这真的是玻璃吗?怎么感觉像塑料一样又薄又柔软。”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展台,“薄如蝉翼”的可折叠柔性玻璃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自研发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8.5代液晶玻璃基板国产化,该研究院又实现全球唯一全流程化生产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记者在该展区附近看到,无论是铜陵有色集团开发用于5G通信领域的6微米高端标箔,还是安徽应流集团研发的首套国产化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冷却剂主泵泵壳部件,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展示了技术创新带来的转化成果。
作为制造强省,“十三五”期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工信部近日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有两家花落安徽。从“铜墙铁壁”到“芯屏器合”, 安徽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也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着力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
绿色制造升级发展
“一方面要探讨合肥市都市圈如何融入长三角,推动城市化发展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则探讨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升级发展。”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进在大会平行论坛现代化都市圈与先进制造业论坛上如是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工业变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我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居全球之首,汽车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担当着重任。”
在展会上,记者不仅看到江淮、奇瑞、长安等车企推出换电版车型、绿色低碳和智能新技术的应用,还看到包括新能源客车、重卡等明星产品。其中,六安公交公司一台运营了12万公里的氢能公交格外引人注目。展区负责人表示,高度集成的定制式燃料电池系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使整车具备低氢耗、低成本、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此外,在工业领域,绿色制造具有节能、降耗、减污的特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具体体现。在本次展会上,海螺集团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系统、水泥生产线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线,推动节能减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唐姝)
责任编辑:FRT136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