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021年河南省暨郑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如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引起与会人员广泛讨论。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职业教育?河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院校、访师生、探路径。
“大体格”不等于“强体能”
河南省共有职业院校512所、在校生268.38万人,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300万人次……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职教大省”名副其实。
“2008年以来,河南省成为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先后实施了两期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跨越性发展,这为河南省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打下了坚实基础。”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秦剑臣说。
然而,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最新发布的“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中,从竞争力上榜院校所在地区看,河南省排在第五位,位居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之后。
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河南省职业教育虽然“体格”大,但“体能”还有提升空间。如何把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命题。
“有技能”也可以“有学历”
一直以来,不少人把职业教育看作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流传着“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说法。但是,走进位于周口的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全国首批、河南省唯一的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很多人的看法会改变。
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便看到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何滨洪手拿遥控器,练习操纵机械臂。抓取、码放、喷涂……随着机械臂流畅的操作,一项课堂作业很快完成。
何滨洪说自己从小就对机械特别感兴趣,所以高考那年就报考了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这里,他不仅能学到职业技能,还可以拿到本科学历。
“未来的‘能工巧匠’,不仅要有职业技术技能,还应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养。”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许德宽说。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普融通。“职普融通”,通俗地说,就是职业教育也可以拿到本科学历。制定这样的改革举措,为的正是解决“有技能没学历”的痛点。
“好就业”更得“就好业”
每到毕业季,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总是让人振奋。但数据好看的背后,与之并不匹配的就业质量也一直困扰职业教育发展。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李福胜说,学校培养的铁路专业技术人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很多学生没毕业就已经被企业“抢”走了。
他认为,人岗不匹配的症结出在办学方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上。院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往往“慢半拍”;而用人单位对院校人才的培养参与度不够,只想着毕业时去挖人。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从‘好就业’转向‘就好业’,意味着对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李福胜说。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学生身怀多技;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把“病房”搬进校园,建起“模拟病房”,为解决“进不去、看不见”的职业教育实训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可以预见,随着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人认可职业教育、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河南省也将涌现更多“能工巧匠”。(冯军福 史晓琪)
责任编辑:FRT136
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