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长沙6月30日电 (记者 傅煜)“过去几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合作等挑战下,中非农业合作仍然稳步推进,并在疫情结束后显现出新的特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3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农产品产业链合作高端研讨会”上表示。
基于对40家中国在非洲运营的农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形成了《后疫情时期中非农业产业链合作报告》。
当日,唐晓阳在发布该报告时指出,除了传统的杂交水稻合作,还显著增加了遥感技术、无人机、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的使用,科技在中非农业合作方面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细加工、品牌化和专业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近期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趋势。
非洲具有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和机遇,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劳动力群体,近七成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人均耕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洲农业产值仅占GDP的15%,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的农业亟待实现机械化,农业加工领域也期待受到中国投资者关注。”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业副部长雷蒙表示,希望更多专业化技术和经验随中国投资者而来,造福当地人民。
“4吨非洲咖啡,5秒售罄。”——这是去年初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走进中国直播间,参与中国电商巨头公益助农直播创下的“业绩”。“相较传统的修路架桥,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小、见效快,对帮助非洲农产品出口中国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研讨会上,世贸组织原副总干事易小准表示,未来中国可增加在非洲电商领域网络和平台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鼓励非洲国家利用电子商务向中国出口。
“电商平台让我们直面中国的零售客户,极大促进了我们的农产品走向中国。”持类似观点的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表示,非洲农业产值2030年将达1万亿美元,这对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而言是巨大机遇。从融资、生产再到售后管理系统等,希望中国投资者能进入非洲农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
上述报告提出,后疫情时代,中非农业合作的政策导引与市场动向都展现出有力的支持态势,尤其是非洲农产品对华出口增加推动了价值链的延伸。建议中非之间加强农产品价值链的专业化和不同环节间的协调,政府可将投资重心放在作为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改善上,加快建设非洲农产品绿色通道等。(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