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东营4月20日电 (李欣 任强)在东营港乘船,经过海上3个小时的航行,便来到了渤海中部风电风场,向远传望去,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迎风矗立,浩荡的海风“吹”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这是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全国首个核准项目并网发电,也是山东省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2022年,这个项目创造了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建设纪录。
(资料图)
地处山东东北部、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的东营,东临渤海,辖5000平方公里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其中,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海上风电资源禀赋强大。
“丰富的风能、广阔的可利用土地、泊位充足的港口,优势明显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风电宝地’。”市发展改革委能源与基础设施发展科科长朱新介绍道。“去年2月,山东省印发了《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其中涉及东营市海域及外延国管海域85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首次批复开发的规模为1300万千瓦,位于东营市海域及外延国管海域的规模为600万千瓦。”
如何抢抓山东海上风电开发重大机遇,将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能源,让这座风能大市转变为风电大市,东营将目光投向了风电产业上下游。
前不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来喜讯,由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9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该机组可靠性高,可适应海上“高盐度、高湿度、高风速”的复杂环境条件,是长江以北海域度电成本最优的风电机组,这也标志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了“光速”发展。
广饶县花官镇后勤村建设的2兆瓦集中汇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每年每户村民可增增收3000元左右。 燕乃岭 摄“光速”的背后,源于东营的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源于正确的发展思路。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薄庆良介绍:“东营风电的发展走‘以能源开发带动装备产业发展、以装备产业发展促进能源开发’的思路,秉承高点定位、高端规划、高位推进、高新突破的理念,规划建设了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全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集群发展。”
伴随着风电产业茁壮成长,一条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也在顺势崛起。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已试产,独自设计研发的20MW大型风电主轴将为全球最先进的大型风电主机配套;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在开发区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成功研制并下线……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成功落地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雷股份等25个优质项目,计划总投资247亿元,头部企业集聚成势,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年内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长、配套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如果说风能是大自然馈赠东营的礼物,那么阳光便是大自然送给东营的另一份大礼。
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上万片光伏板正面向太阳排开,汲取着阳光,鱼儿在光伏板下的湖中畅游。依托地域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这里开启了空中发电、水面观光和水下养殖“渔光一体”模式。
该模式不占用土地资源,选用数百亩宽阔的养殖水面,将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共建设了2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阵列,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上可发电、下可养殖,年发电量2.8亿千瓦时,节约煤炭消费指标16.8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而在东营市广饶县,摸索了另一种光伏发电的路子。走进广饶县花官镇后勤村,抬头可见村民屋顶上安装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逆变器显示屏上,一串串数字不断跳动,记录着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也见证着东营市在光伏发电道路上阔步前行,截至2022年12月底,东营市光伏发电装机253.39万千瓦,其中集中式114万千瓦、分布式111.39万千瓦,光伏发电27.02亿千瓦时。
广饶县花官镇后勤村与山东大海集团合作,建设2兆瓦集中汇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燕乃岭 摄东营的光伏产业发展也在向着产业链延伸。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订单。切割、串焊、叠焊……历经二十多道工序后,一张张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正被制作出来。“目前,润马光能一期建设完成以后,已达到1.5GW的生产能力。”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孟凡滨介绍。“我们正在筹备年产3GW的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3亿元。”
去年,东营1-12月新能源发电量52.09亿千瓦时,同比新增12.55%,东营一方面就地消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储能、运能项目。下一步,东营将积极推动山东东营学堂100MW/200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华润财金山东东营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并网,推动东营枯竭油气藏压缩空气储能等开工建设;推动实施500kV汇流站、500千伏渤海输变电工程。
东营正用清风明日点亮万家灯火。(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