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亿顶帽子,全球三分之一棒球帽产自这里
(相关资料图)
一顶棒球帽如何从海边小镇走向全球
阅读提示
在山东李哥庄镇小窑村,长约3公里的制帽原辅料销售商业街,实现了“足不出镇就能解决所有供应链配套”,也让当地制帽产业具备了低成本、高品质、短工期的优势,向着百亿级的“制帽名城”迈进。
在山东胶州,有这样一个小镇:全镇12万人口,30%从事着与制帽相关的行业,全球三分之一棒球帽出自这里。
从1985年第一家制帽企业诞生到如今已经拥有600余家全链条企业,李哥庄镇形成了原辅料采购、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产业矩阵,实现了“村村有帽企”“足不出镇解决产业所有供需”的行业格局,年产帽子5亿顶以上,年产值40亿元。
不起眼的海边小镇是如何把握市场机遇,成为业内无人不知的“制帽之乡”的?记者日前来到这里,探寻“帽子王国”背后的秘密。
培养了一批制帽“专家”
走在李哥庄镇的大街小巷,会发现这里的“帽子元素”十分突出,不管是沿街商铺还是企业工厂,无不与帽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李哥庄镇制帽产业发源地,小窑村更是随处可见制帽企业的招牌。
“李哥庄镇有12万人口,20岁到70岁的居民都能在这里解决就业问题,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月入万元。”该镇临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郑建告诉记者,李哥庄镇的制帽起源还要追溯到1985年。
当时,李哥庄镇第一家合资企业青岛飞龙金冠帽厂成立,这也是李哥庄镇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制帽企业。仅用三年,该企业员工就超过1000人,年生产各类帽子1800万顶以上。1996年,港商独资企业圣龙帽厂成立,员工达到5000余人,当地制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当时,两家企业带动了周边200余家个体户,很多外地商人慕名来到李哥庄镇投资。”郑建说,两家企业在当地陆续培养了一批制帽“专家”,他们当中不少“自立门户”,制帽产业也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李哥庄镇目前共有各类运动帽生产及配套业户620余家,规模以上运动帽生产企业82家,年产中高档运动帽、休闲帽5亿顶,90%以上出口海外。
随着制帽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上海、浙江等地的布料商和设备厂家纷纷来到这里开设新厂,不少本土村民也加入辅料供应、下游加工等领域,李哥庄镇逐步形成了集原辅料采购、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记者了解到,在小窑村长约3公里的制帽原辅料销售商业街,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经营着上百个品类的商铺,实现了“足不出镇就能解决所有供应链配套”,这也让当地制帽产业具备了低成本、高品质、短工期的优势。
2008年以后,李哥庄镇将制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200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共同授予李哥庄镇“中国制帽之乡”称号,该镇六家制帽企业编写的《六片运动帽》轻工行业标准获批实施,成为指导全行业的生产准则。
从产业化到智能化
一顶棒球帽,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李哥庄镇凭什么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
青岛依冠滨然制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佳告诉记者,一顶帽子从布料切片到打包共有30余道工序,无论是前期的布料选择、帽形设计还是制作过程中的剪裁、缝纫、整形都有有着严格的规范,许多工艺的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以内。
“棒球帽的帽型设计和帽檐拼接,十分考验打板师的功力,在李哥庄镇,成熟的打板师都是有着多年生产经验的当地村民,他们根据图稿就能设计制作出客户满意的产品,而看似简单的帽檐拼接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才能完成。”周佳说。
青岛飞腾制帽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明飞2008年加入制帽行业,所在企业主攻中高端市场。在他看来,李哥庄镇的产业优势主要源自高品质的原材料、娴熟的加工工艺和成熟的产业链条,“无论多大的订单,我们产业链条上的工厂分工协作,都能轻松消化”。
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这种产业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目前镇上企业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工人年龄普遍偏大。”郑建说,近年来,当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自动化转型,但仍有不少企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实现。
对此,当地的制帽商会牵头创建了2000平方米的智能共享工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共享工厂实现“代加工”。
记者了解到,目前共享工厂已经配备130余台智能设备,可以完成制造帽檐、帽带等80%工序,整体效率提升了4倍,成本降低30%,已有200余家企业享受到共享工厂的红利。
“共享工厂不仅提高了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让龙头企业更有‘赚头’。”郑建说。
制帽企业拓宽了思路
采访中,郭明飞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企业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打开海外市场,郭明飞来到美国每天拜访各大品牌推销自家的产品,这一待就是半年。虽然拓宽了销售渠道,但是“代加工”的头衔一直困扰着郭明飞。
郑建坦言,李哥庄镇虽然有着三十多年的制帽历史,但始终没有自己的品牌,眼下,他们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2017年,青岛前丰国际帽艺有限公司创建了品牌Doodays,开设了平台旗舰店,款式包括运动帽、休闲帽等十余种,每月销量多达2万余顶。此后,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Doodays以每天8小时的直播时长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半年内销售帽子百万顶。
作为当地制帽龙头企业,前丰帽艺借助人脸快速建模“智能选帽”系统,创立了订制品牌Topcul,满足了高端用户的个性化追求,每月订单都能突破万件。
智能共享工厂的成功运行,也让李哥庄镇越来越多的制帽企业拓宽了思路。
如今,他们开始搭建8000平方米的智慧物料仓,希望解决企业原材料囤货的痛点。
“从前都是批量进货,智慧物料仓投用以后,哪怕只做一顶帽子,也能以最低价购买原材料。”郑建说。
除此之外,当地还规划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帽饰产业园,创建了1.5万平方米的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后将为制帽、假发等细分行业提供品牌推广、电商运营、产品发布、海外推广、检测认证、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制帽之乡”正向着百亿级的“制帽名城”迈进。
张嫱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