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3年第四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本届论坛由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邀请政产学研各方代表,汇集各方智慧,用前瞻的、积极的态度探讨人口和社会新形态,共话解决方案与未来趋势,助力开启更长寿、更健康、更富足的长寿时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科学问题,作为长期从事脂代谢研究的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分享了三点思考:一要加强慢病的早期预防,二要加大对于慢病相关的生命医学研究,三要整合政府、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的资源,来积极地应对长寿时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 供图全球视角下的长寿时代新机遇
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著作的《长寿时代》中文版2021年正式问世,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该书发行不到一年在中国地区销量就超过了15万册。目前《长寿时代(国际版)》已在全球发行,为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更多经验交流和互鉴的机会。
炉边谈话 供图陈东升认为,长寿时代是比老龄化更好的概念,是从被动消极的人口理论转变到积极的人口理论。现在大家觉得老龄化是个负担,他认为应对的方法是对生命尺度看法的改变,比如60岁退休还有很大的创造力。解决长寿时代的根本问题是筹资问题,泰康对此的探索走在前列。
“如果说泰康对于长寿时代的贡献,就是找到了如何用企业方案去解决个人问题的商业模式、形成了解决方案,用专业的投资而且是长期的投资,不是股票波动式的投资,来产生复利效应。这是我们的理想,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商业的模式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优雅地老去。”陈东升表示。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国恩表示,目前,高龄社会确实会带来诸多现实挑战。但与此同时,老龄人口能为我国发展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等产生更多人口红利价值。一方面,社会要将养老金资源、财政资源用好,致力于建设适合老人居住的环境、机构、平台,打造一个老人友好型的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应将更多关注力放在如何将老年人的价值发掘成为真正的人口红利,让老龄人也能实现价值再造。与此同时,目前AI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文明也能为社会发掘老龄人口红利带来巨大力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晓燕认为,建立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关注适老化改造。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适老化,让老年人行动方便、生活方便;另一层面,从生产角度也要推进适老化,尤其是数字适老化,让老年人在数字化经济下,也能发挥工作潜能,进而助力长寿经济发展。
共话长寿时代创新解决方案
长寿时代催生出科技创新、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新需求,需要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宋保亮表示,生命科学的发展对长寿时代的贡献更加突出。一方面,之所以能够进入长寿时代,是因为不断发现了新的药物、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另一方面,现在生命医学研究领域活跃着一批科学家,正在主动研究人的衰老原因和寿命到底有多长。为此他呼吁,有实力的企业可以更多投入到跟生命医学相关的研究中,在长寿时代作出更深远的影响。
产学研对话 供图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及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社会不能再用工业化时代养老的刻板印象来看待长寿社会和规划未来,康养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希望随着康养过程数字化转型的逐步实现,每一位长寿者都能享受个性化、精准化高质量的服务,从而能够在长寿时代有更幸福的生活。而想要实现这一愿景从核心技术到原型成果,再到产业化落地,需要产学研界间的密切合作。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表示,在健康产业中,产学研的互动是科技进步和业务进步重要的推动。从IP化到产品化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道路,构建一个产学研能够相互协同的创新生态链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