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一枝,百代清香;青竹一竿,倒影千年;牧笛一曲,亘古悠扬。
一座烟雨迷蒙的楼台,一片风和日丽的春光,便是山西吕梁汾阳杏花村的一景。点染于绿野间的小小身影,将一双脚深深踩入春泥,农夫的肢体便接通了天地的柔软与欢欣。
杏花村一景在这天地之间,这片土地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诉说着古今中外,散发着醉人的清香。这里正是中国清香型白酒汾酒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
(相关资料图)
春天到来,大地复苏已驶入“快车道”。消费市场在持续回暖,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正在恢复,消费能力在展现。面对巨大的市场考验,品牌品质的保证成为一条生命线,也是提醒企业不能犯规的红线。
白酒行业品质化时代来临
烈火烹油之下,白酒市场乱象丛生。如何把控白酒品质,让老百姓每一次入口都安全放心,这对人民群众和白酒企业来说都尤为重要。
2022年6月1日,随着《白酒工业术语》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酒类国家标准正式落地,这项白酒“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
此次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对“白酒”的定义更新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对于固态法白酒,规定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对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则规定可添加谷物食用酿造酒精,不使用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
白酒“新国标”将白酒与粮食划上了等号,在法理上顺从了消费者的传统认知,规范了行业的相关标准。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国标”的落地让消费者对“纯粮酿造就是好酒”的认知进一步加强,而“纯粮酿造”对酒企的生产端、原料选择、酿酒技术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白酒行业将从此真正进入品牌化、品质化时代。
把握品质生命线从一粒种子抓起
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而粮食酿造又作为中国白酒的底层逻辑,粮食的品质直接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味道。
汾酒原粮基地: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其实早在十年前,汾酒已经开始对自己的白酒产品高标准严要求。十年前,为了让汾酒的品质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汾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各类优质粮食产区,自建汾酒原粮基地。经过了长期全方位论证,山丹马场因优质的土壤、气候、环境与汾酒结缘,成为了汾酒的大麦生产基地。
坐落在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周边无工业、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沃壤,所产的大麦籽粒大而饱满,淀粉含量高,是酿造清香汾酒最好的粮食之一。
拥有粮食产区天然优势的汾酒,将品质看作是一条生命线。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广泛的市场认知,汾酒已经凸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从1月19日山西汾酒发布的业绩预报来看。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9%左右。
为了做强做优做大清香类型白酒,在此前的汾酒集团质量大会上,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议,与16家清香类型白酒企业共同发布中国白酒“大清香时代”倡议书。倡议从经营路线、品质路线、文化路线、创新路线、质量路线五大方面达成共识,清香白酒立足文化优势,抱团作战,促进“大清香”的整体品质提升,全方位推动清香白酒的高质量发展。
品质工艺引领“大清香时代”
在中国宋代时期便有了蒸馏设备,宋代《北山酒经》有“唐时汾州产干酿酒”的记载,《酒名记》也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之句,说的便是汾酒。
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汾酒向每一位消费者展示了文化的独特魅力。
汾酒传统酿造工艺:人工装甄古往今来,清香白酒承载着中国白酒工艺的精粹,汾酒开创“大清香时代”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在销售上,如何扩大汾酒中高端销售半径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在当下,主打中高端的头部酒企进一步全国化已是大势所趋,谁能在全国市场沙盘上插上更多旗帜,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曾表示,中高端价位带的占位,是汾酒必须强起来、立起来的发展线,是让不得、退不得的生存线。
在市场规划上,汾酒要凭借自身优异的品质有序推进国内市场的耕耘。袁清茂表示,山西是汾酒的大本营,但汾酒仍要把发展的更多资源放到省外市场:“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也是汾酒全国化战略必须抢占的高地,要及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优化市场布局,从中心市场突破,以点带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汾酒文化源远流长,和华夏文明、黄河文明、晋商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汾酒人匠心传承,延续古老技艺。在山西的文化积淀中,汾酒的历史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山西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2023年的白酒战场上,汾酒将依托市场的坚固赛道,将品质作为销售底线,跑得更快、更远,为高品质纯粮酒开拓更广阔的增量空间,成为大众消费“向上”“向高”发展的重要引领。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