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3月10日电 (吕妍)“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它的根都扎在海绵里面,通过海绵吸收营养液,促进西红柿增长。”在菏泽市鲁西新区恒然生态园,番茄棚技术员刘记峰正在对智能玻璃温室的番茄进行管理。整个园子充满了生长气息,各种作物长势旺盛。
生态园采取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占地6000平方米的大棚,仅需要4个人就可以管理,极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据恒然生态园副总经理陈欣介绍,该大棚全年产量约为20万斤,销售收入5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为本地农户提供了800多个工作岗位,每年收入可以达60多万元。
【资料图】
上述案例是山东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的缩影。近年来,该省各地着力提升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建设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促农业转型升级。
菏泽市牡丹区村民在温室大棚里采剪芍药鲜切花。 菏泽市牡丹区供图在菏泽市牡丹区,为破解芍药催花技术难题,该区相关部门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经过四年实验创新,终于找到了芍药催花技术的“密码”。菏泽市牡丹芍药切花协会会长周长玉介绍,通过联合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当地采用了颗粒炉、抽湿机、干燥剂等手段和技术,最终让湿度保持在50%到60%,较好解决了花蕾蜜腺和灰霉病问题,温室大棚芍药理论上实现了四季花开。去年,该区有6000多万支芍药鲜切花投向市场,占到全国市场的50%以上。
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则以创建鲁南“渔业小镇”为目标,积极开发改造1.2万亩塌陷地发展渔业养殖,建设高标准鱼塘3200亩,围绕智能化发展方向,采取“大数据”养鱼模式,建设智能化渔业管理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改变了传统人工巡塘、粗放养殖模式,每亩节约成本800元以上。
“现在通过智慧渔业管理平台,不仅能实时查看鱼塘水体环境,还能远程控制鱼塘设备,实现智能增氧、自动投饵等功能,再也不用每天进行巡塘查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峄城区九洲养鱼专业合作社监事长田善平说。
当前,枣庄薛城区正加强麦田管理。借助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创建的契机,该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28万亩,基本达到了灌溉配套、道路通畅、生态良好、优质高效的目标。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高标准农田,农民驾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喷药作业。 洪晓东 摄据薛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引进喷灌模式节约生产成本,采取无人机飞防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成效;大力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立市场化的托管模式;积极整合化肥减量和水肥一体化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区粮食增产的科技比重。下一步,该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更侧重于科技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近日,在潍坊市昌乐县西瓜科技示范园的育苗大棚内,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站长孙建磊等专家正在察看西瓜新品种育苗情况,并针对品种引进示范、田间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近年来,昌乐县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成立科创平台3处,引进西甜瓜高端人才20余人,累计引进西甜瓜新品种4000多个,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0余个,优化了当地的种植结构,提升了西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2023年,昌乐县早春西瓜销售价格超过10元每斤,瓜农每亩收益预计突破8万元。
在泰安市泰山区泰山女儿茶智能化大棚内,10余台频振式杀虫灯正在诱杀小绿叶蝉等害虫。据介绍,泰山茶种植户通过运用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实现了对土壤墒情和空气的温湿度、水质、光照强度实时监测,并配套沼液水肥一体化、微喷、避雨、补光等智能管理设备,精准控制茶树的生长环境。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高标准农田,农民驾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对小麦进行喷药作业。 洪晓东 摄此外,通过物联网技术,种植户还可以全程跟踪茶园的种植、培育、采摘、加工、储藏、运输、消费等情况。同时把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对接到大数据平台,为指导茶叶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在山东省齐河县2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吨半粮)核心区,返青的麦田成方连片,大型农机穿梭其中。“先划锄镇压,再追一遍返青肥,3000多亩小麦预计五六天时间可全部完成。”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说。
此外,齐河县建设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普及智能机械装备、智能植保装备,全县农机服务合作社拥有植保无人机100余架,统防统治实现智能操作。(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