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山东“传统农业+数字技术”碰撞新滋味 实现西红柿口感“订制”_当前热点

2023-02-09 16:58: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中新网德州2月9日电(孙婷婷)时下,在山东省德州市一个占地33.6公顷的“植物工厂”内,30多万株西红柿实现了口感“订制”。每天有70吨“五分甜,一分酸”口感的西红柿,运往广州、上海等地,成为国人餐桌上西红柿炒蛋的“主角”之一。

工人们结束了一上午的劳作。 孙婷婷 摄

一口爆汁的西红柿,拥有“五分甜,一分酸”的最佳糖酸比,是数字技术与山东传统农业擦出的新火花。2月9日,记者在温室内看到,30多万株西红柿目前仍是盛果期。数名工人推着采摘筐,穿梭在一行行吊挂着生长的西红柿植株中,将一串串成熟的樱桃西红柿采摘入筐。

一名工人正在采摘樱桃西红柿。 孙婷婷 摄

“很多消费者追求小时候吃到过的西红柿味道,好吃的滋味来源于合适的甜度和酸度比。”德州市天衢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工程师付文琦介绍说,目前,园区利用科技手段为植物生命成长设置阳光雨露的“最优解”,以此达到控制西红柿的口味、口感的效果。

在温室大棚内,工人们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装到运输车上。 孙婷婷 摄

“我们首先会选育一个优良的品种,对它结出的第一穗果的糖酸比进行测量,并且会定期的测量记录,然后通过温、光、水、气、肥等精细化管理。”付文琦说,通过策略调控、精准进行干预,用科学的手段控制糖酸比,使西红柿口味达到理想的口味,实现“私人订制”。

一名工人正在进行打侧枝、打老叶作业。 孙婷婷 摄

在这座玻璃温室中,有685个传感器及1700多个控制器,对30多万株西红柿进行全天候“呵护”。付文琦告诉记者,肥料和光照对于西红柿产生足够的糖分非常重要。当太阳升起,辐照传感器便时刻追踪,累积光照达到每平方厘米100焦时,灌溉系统自动触发营养液浇灌,进行肥料补充。

在温室大棚内,工人们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装到运输车上。 孙婷婷 摄

“二氧化碳浓度决定着西红柿的产量。”付文琦介绍说,风速、风向传感器会根据来风大小、方向指挥天窗的开启角度,混合温室内外空气。此外,气象盒子会指挥遮阳幕布、地热风管机,随时调温,控制果实的发育进程。

在温室大棚内,工人们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装到运输车上。 孙婷婷 摄

付文琦透露,吊挂式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已成为现代种植模式的重要支撑。除了西红柿酸甜口味变得更精细化之外,未来,还能达到控制果皮厚度、果实硬度、果汁含量等更多的指标,让西红柿种植更加精细。

科技带来的改变,体现在玻璃温室的诸多细节中。“温室的玻璃,我们采用的是超白压延散射玻璃。它的透光率特别强,能达到90%以上,可以把外界的光打散,让每一个植株都能均匀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付文琦说。

一名工人正在进行打侧枝、打老叶作业。 孙婷婷 摄

传感器、无土栽培、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手段让农业种植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对自然环境和季节的依赖。付文琦介绍,他们自每年的9月份开始定植西红柿,产季可以持续至次年的7月。

“现在西红柿的产量更加稳定,相比过去能提升3倍到4倍。”付文琦认为,传统的种植模式使得温度、光照、肥料等环境不可控,会有一些劣质果的产生,这是一种资源浪费。“通过对温光水气肥精准把控,我们让种植的番茄品质更加均匀稳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完)

关键词: 果实硬度

上一篇:“乙类乙管”实施满月 昆明机场出入境人数超29800人次

下一篇:粤蒙“百万人互游”计划启动 助旅游业恢复发展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