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左宇坤)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福建尤溪县、大田县、德化县交界处,烟波浩淼、一碧万顷的尤溪闽湖,宛如层叠群山环抱里的“闽中珍珠”。
(相关资料图)
坐落于山水之间的闽湖,是由街面水电站库区大坝形成的全省最大的人工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但秀美风光的背后,却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生态硬仗”。
在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尤溪,“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疑问,在生态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讲出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故事。
闽湖。供图“望湖叹”,闽湖治理不简单
闽湖是人工湖,也就是说,这里原本是没有湖的。尤溪县内峭壁耸立、潭深水急的七里潭周边,曾流淌过不少要建电站的传闻。
变化开始于2002年12月26日,街面电站工程正式动工;2008年5月30日,街面水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近半世纪的街面电站建设梦想终于成真。
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尤溪流域分公司党委书记蒋景友回忆,“(水库)建成后能使尤溪县城的防洪能力从原来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三十年一遇,建站以来尤溪县城的洪水没有超过三年一遇。”
建成后的街面水电站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库区大坝形成的人工湖被命名为闽湖。美丽的高峡平湖,为当地的库区移民发展经济提供了绝佳的资源。
闽湖。供图“那时候养的鱼多啊,整个库面几乎都是鱼架,不得了!”据当地村民回忆,一时间大家仿佛都嗅到了发家致富的“商机”,隔壁县的村民也纷至沓来,闽湖成了一个大型“网箱养殖场”。
最终由于毫无节制的投放网箱与鱼苗,日复一日的过度投喂,过量沉积的饵料与残渣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闽湖水质急剧恶化。
“裸山黑水”除了让本地人“望湖叹息”,也带来了更严重的连锁问题。蒋景友说,街面水库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腐蚀电站大坝和水轮机部件,影响电站的安全生产。
生态保护修复,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大事。
闽湖。供图焕新颜,湖区生态“大变身”
“那怎么愿意哦,人家有钱赚的人肯定是不愿意哦。”事非经过不知难,数百户渔民早已习惯了闽湖给他们带来的红利,让他们放弃显然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三县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宣传发动、签订协议、养殖户主动清理和政府职能部门强制清理等阶段行动,截至2018年8月10日,闽湖共清理出养殖网箱4033个、196785平方米,渔船267条、投饵机2416台,各类管理房281座。
完成网箱养殖清理,闽湖畅通了“经脉”,但维持好渔民接下来的生计才能“活血”。
杜文源曾经是闽湖村的网箱养殖户,他家400多平方米的网箱拆除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自家楼下开了个饭店,成了“退网上岸”的第一批旅游从业者。
“我们闽湖这里山好水好鱼也好,周末双休日游客几乎都爆满,很多游客到这边来都喜欢吃这种鱼。”杜文源说。游客们爱上了“农家味”,村里人也吃上了“生态饭”。
鼓励有意愿的渔民到县里镇里的工业园区企业上班,引导渔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转变……从退出网箱养殖的那一天起,当地政府便马不停蹄地为渔民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方向。闽湖的“颜值”与“价值”之间,也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湖阔任鱼跃。在“以鱼养水、以渔保水”的生态养殖发展目标下,当地每年还向水库投放鲢、鳙鱼200万尾以上苗种。到2022年,水质稳定达到二类到三类之间,透明度可以达到2到2.5米。
从“人水相争”变成“人水相依”,一字之差浓缩着闽湖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之变,记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闽湖。供图新发展,致富增收途径多
“景色旖旎,水质清澈,湖面随着时间流动一天内都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非常适合赏景、游湖、野餐、垂钓,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湖。”社交平台上,不少游客留下了对于闽湖美景的赞叹。
“现在闽湖的水特别干净,我们来游完的时候,直接衣服穿上就可以走人了,不需要再冲什么澡。”有游泳爱好者感慨。
好山好水引来好项目。如今的闽湖,是定位为“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的湖泊型观光度假区,以湖山生态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水利风景区’。
湖天一色,层峦尽现,小岛密布,渔船往来。通过有效宣传推广,主打“临湖而居”的闽湖房车露营地已成为夏天游客打卡的热门目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烧烤、K歌、垂钓,享受着清凉夏夜。
生态资源已转变为旅游资源带动尤溪旅游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初见成效。2021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514.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97亿元,旅游产业GDP占比达15.71%,成为尤溪县主导产业之一。
闽湖长治,碧水长流。生态文明坐上“主位”,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篇章还将在这篇土地上继续书写。(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