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绿色可持续发展大会(2022)暨中欧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会上,京东科技全面展示了基础设施和技术产品绿色创新,以及助力各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最佳实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重构绿色产业生态。
【资料图】
2020年9月提出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同时意味着各大产业按下减碳“加速键”。
京东科技CEO李娅云在大会上致辞京东科技CEO李娅云表示: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经历节能提效、绿色替代、重构新的产业生态三个阶段,这对供应链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才能更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如果说减碳技术考虑的只是单一因素的话,数智供应链则是从产业链、供应链全局来思考绿色转型。
解耦京东能力,双核动力提升绿色产业效率
数智供应链是在京东19年转型实践中,反复验证的一套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旨在以供应链全流程的视角来看各个环节及全局绿色发展的问题,实现超复杂的高效协同,新能源融合,绿色产业生态融合等。
京东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依托“绿色基础设施+减碳技术创新”的双核动力,实现自身业务的节能提效和绿色替代。
为更好地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京东集团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京东的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的总体目标,贯穿供应链全流程,并分别从绿色运营、低碳供应链、可持续消费等领域拆分出行动目标:2030年联合合作伙伴搭建行业领先的屋顶光伏发电产能生态体系,将物流车100%替换更新为新能源物流车;包装材料实现100%环保可再生;推动80%以上的上游品牌企业开展环保包装研发,与生态合作伙伴帮助千行百业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数字技术的减碳效能。
节能提效方面,京东云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通过软硬件优化等方式,已取得全年运行年均电源使用效率(PUE)低于1.1,碳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成效。京东云自研的软硬一体的虚拟化引擎京刚2.0,突破云计算技术极限,将算力虚拟化损耗降至零;基于自研存算分离核心技术,京东云打造低延迟、高并发的统一存储平台,使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超30%;依托大规模应用的冷板式液冷及热回收技术,液冷服务器能耗节省30%。
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成为国内首个“零碳”物流园区绿色替代方面,京东“青流计划”聚焦包装、仓储、运输全方位打造低碳供应链。绿色包装方面,截至2021 年底,青流箱等循环包装已累计使用2 亿次,并带动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用量近100 亿个;绿色仓储方面,目前,京东已经完成第一批12 座智能产业园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其中,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认证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绿色运输方面,京东已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总计布局使用新能源车约20000辆,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2千万棵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以数智供应链为依托,绿色能源重构新产业生态
除了京东自身实践,京东科技还依托数智供应链服务千行百业,在持续提升产业效率同时,应用绿色能源重构新的产业生态,支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传统能源产业,京东云数智供应链协助陕煤搭建“煤炭数字化运销平台”。整合生产、市场、物流、产品等信息,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实现线上线下的充分对接、相互补充、融合并重,推动煤炭运销模式升级,实现“运销一体化”、“业务数字化”、“服务在线化”、“管理精细化”、“决策智能化”。带动了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节能提效助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产业园区,京东云绘就了整体推进节能减碳的特色。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是中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依托京东云,园区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无人化运转。仓库“黑灯”作业1分钟,省电2283度,相当于一户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发电设备,10个月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合成革产业链是碳排放大户,在浙江丽水,京东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助力丽水园区整体节能率超15%,极大降低了企业碳排放。
京东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助力丽水园区整体节能率超15�v>京东云能碳云,助力企业实现能耗指标和碳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面向楼宇、建筑、工业园区、学校、社区等不同类型用能主体,帮助企业做好碳排放的全链路管理。
新能源产业,京东全力支持国家电投在全国县域布局分布式光伏,帮助其构建了覆盖“云-网-边-端”的天枢能源工业互联网,落实全域互联互通,实现总部对全国产能、耗能、送能的集中调度与管理。在北京平谷,京东科技的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利用绿能生产的蟠桃等特色农产品,9月上架京东商城,预计为当地农户增收数亿元。
未来,京东科技的目标是通过数智供应链,支持产业绿色可持续。在能源战略与双碳的背景下,绿色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京东科技将携手合作伙伴,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重塑产业全球竞争力。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