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陈汝健
(资料图)
大雪时节冬渐浓,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生物)的生产车间依然热火朝天。
“这里是药用提取物车间,这套自制的生产设备‘吃’进去的是葡萄籽,‘吐’出来的是原花青素,用下脚料再榨取葡萄籽油,最后的渣滓做成饲料。”晨光生物副总经理连运河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一条数十米长的拖链浸出器映入眼帘,浸出罐、压缩罐立在通道两旁……这套设备每天能“吃”掉30吨葡萄籽,“吐”出来3吨原花青素,下脚料可以榨出3.5吨葡萄籽油。
晨光生物在让葡萄籽实现综合利用的同时,也实现了植物提取行业“从0到1”的新突破。
组建葡萄籽研发团队
连运河说,葡萄籽浑身是宝。葡萄籽油是一种小分子油,富含亚油酸、维生素E等有益成分,除了作为烹饪用油外,还是化妆品和药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提起葡萄籽的研发,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晨光生物创始人卢庆国。
2010年,卢庆国到新疆一家葡萄酒厂调研,看到厂区内堆放了大量葡萄籽。他便向厂区工作人员询问作何用途,听到是用来做施田肥料后,从事了十余年辣椒红色素提取工作的卢庆国觉得看到了契机。
“每年葡萄酒工业领域就产生上百万吨干葡萄籽,这些工业副产物丢掉实在太可惜了。”卢庆国当即给分管研发的连运河打电话,希望能尽快组建葡萄籽研发团队。
连运河说,接到电话的他有点懵,当时公司的主营产品还是辣椒红色素,对于这个新研发项目能否成功,大家心里都没底。卢庆国很坚定,他鼓励大家:“企业的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向科技创新要出路。”
从此,连运河带领团队踏上了“吃干榨净”葡萄籽的探索之路。
从粉碎提取到整籽提取
当时,对葡萄籽的研究还比较冷僻,其难点就在于科研上的新突破。
作为研发人员之一,晨光生物研发部主管安晓东见证了葡萄籽由粉碎提取到整籽提取的科研攻关过程。在他和团队的探索下,多酚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和葡萄籽油实现了一并提取。
小试摸索参数、中试摸索工艺、大中试验证工艺参数、批量生产并根据市场反馈改良工艺、最后实现专业化规模生产,这就是晨光生物的“五步走”科技创新模式。“我们先从小试做起,路子走通了再进入中试环节。”安晓东说,从葡萄籽粉碎提取到整籽提取,过程很艰难,经历了多次工艺创新。
将物料粉碎是植物提取的常规工艺,但是由于葡萄籽仁含油率高,滤网经常被堵塞。于是,安晓东和团队改变了生产工艺,将葡萄籽压坯后先提取油,再提取原花青素。但不久又发现,在料坯蒸干过程中原花青素含量损失率多达20%,显然这种工艺行不通,这让他们陷入了“迷茫”。
必须要完成攻关任务!安晓东日夜泡在实验室,一遍遍地做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
这次科研攻关用了近两年时间。
最后,安晓东和团队研发出了整籽提取工艺,使葡萄籽不用粉碎便能直接提取原花青素,在脱除溶残压坯后再提取葡萄籽油。
破解油品颜色难题
成功的喜悦还未来得及享受,安晓东和团队又遇到了新的困惑——葡萄籽油颜色发蓝。考虑到这个颜色可能会让多数消费者难以下口,他们用多种吸附剂进行试验,奈何顽强的油色对各种吸附剂都“不感冒”。
如何破解油品颜色问题,像火一样炙烤着安晓东和团队。
为了攻下这个难关,他们从葡萄籽油显色的本质寻找答案。通过研究发现,提取原花青素后的葡萄籽中有一种含镁的叶绿素,它比普通叶绿素更加稳定,颜色难以去除。
如何找到脱除该物质的方法?团队从脱色剂的脱色原理出发,试验了上百种脱色剂配比。对脱色剂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后,结合复配技术,最终使葡萄籽油色变为浅黄色。
为提高葡萄籽提取效率,该团队又研发了拖链萃取设备和嫁接逆流萃取工艺,这让成果转化从此实现规模化生产,相比传统的罐组式提取产能提高近10倍;该团队探索出梯度萃取工艺,通过薄膜浓度、喷雾干燥等多环节的创新,使葡萄籽提取物获得率提升到10%以上。
在植物提取道路上,晨光生物建立了从成分挖掘、工艺开发、功效验证、应用研究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科研体系,带动我国植物提取行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