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入驻经营者的真实性、合规性严格把关,不让诈骗团伙登堂入室,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基本的保障,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资料图)
据澎湃新闻报道,前不久,上海市民王女士遭遇“天价”马桶疏通费,一次马桶疏通,花费近5000元。王女士虽然心中有疑,但看到淘宝“官方店铺”上的疏通剂价格,只得认栽。而她最初在58同城上搜索时,一次上门疏通明明只要70元。
一瓶成本只要4元的疏通剂,在这些维修工手里,被卖到了四五百元;一次耗费数瓶,疏通一次马桶花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从警方公布的案情来看,这些打着疏通管道旗号牟取暴利的行为确实让人咋舌,他们甚至形成专业的团伙分工,涉案金额逾600万元人民币。在该团伙“运作”下,消费者往往需花费3000至5000元为管道疏通服务买单,最多一单竟高达19000元。
在管道疏通等家政服务上踩坑,相信不少人有类似经历。他们的行骗手段并不高明,先是在网络平台上低价宣传,引流获客,现场维修时,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故意支开消费者,使用大量疏通剂。全程没有强买强卖,但在诈骗话术的包装下,消费者很容易上当受骗。
目前,这批诈骗团伙已被上海警方“一锅端”,但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何类似天价维修费的骗局,在互联网平台上总是屡禁不绝?像58同城这样的信息发布平台,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此案中,有一个特别匪夷所思的细节,警方查处的涉案公司,不仅在58同城平台上光明正大地经营宣传,而且在当地管道疏通的关键词搜索结果中,排序十分靠前。
不管这样的搜索呈现,是不是付费竞价排名的结果,平台放任诈骗团伙经营,没有尽到基本的审核把关义务,本身就是在助纣为虐,为欺诈消费者大开方便之门。
事实上,58同城的入驻企业信息审核机制,被消费者诟病已久。当商家出现欺诈行为,平台自然无法切割。以电子商务法为例,其中明确提到,电子商务经营平台要对“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
对入驻经营者的真实性、合规性严格把关,不让诈骗团伙登堂入室,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基本的保障,这是最基本的底线。然而从上述搜索结果排名来看,平台不仅主体责任虚置,反而有和骗子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对入驻经营者审核不到位,58同城不是第一次“出事”了。比如今年年初,它就因为没有尽到审核义务,而被成都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频繁“出事”,还屡教不改,说白了还是出于利益考量。一方面,就像前面提到的,通过给入驻经营者进行付费推广曝光,可以获取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在审核环节的粗放,本身也能够降低平台的人力投入和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
然而,不管平台有意还是无意,放任诈骗团伙在平台上揽客,干着牟取暴利的营生,已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是在破坏互联网经营生态。对此,严惩诈骗团伙的同时,对互联网平台同样应加强整治,提高违法违规的代价,倒逼平台强化审核,清理诈骗公司。
另外也得提醒平台,压缩审核成本,甚至跟诈骗团伙利益绑定,固然可以带来利益,但这本质上是一种涸泽而渔,是以透支口碑来换取短期利益。一次疏通几千、上万元,上过一次当后,还有哪个消费者还敢用你这个平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