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直播间购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卖家热情洋溢的介绍,加上优惠的折扣价,很容易让人有购买的冲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消费者,在体验便捷实惠的购物同时,也要警惕其中暗藏的猫腻。山东菏泽警方就锁定了一家网店,它拥有百万粉丝,每次直播带货都能吸引上万人观看,店里诸多知名品牌的商品都以超低价格出售,我们先来看一下涉案店铺在网络售卖时的视频。
这是一家名叫“淡紫淡青外贸品牌店”的带货直播现场,可以看到,一名女主播正在展示着身上的T恤,还时不时传来旁边工作人员的声音,对商品的尺码、材质等信息进行介绍。这样的直播带货场景,人们并不陌生,看上去也似乎并无不妥,不过,山东菏泽警方得到线索:这家店铺的背后暗藏蹊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 方辉杰:说她们在菏泽大量销售假冒牌服装。他们在哪里卖服装我们也不清楚,他们的仓库在哪里,是不是有实体店,这个团伙有多少人,我们也不清楚。
不注明品牌名称 而是用代号来展示
涉案店铺的介绍页面中写着“专业、专注品质、坚持性价比”,然而讽刺的是,警方了解到,其店内销售的商品都是披着正品外衣的假冒商品。店铺不会直接注明商品的品牌名称,而是用一些隐晦的代号来进行展示。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贾明远:价格非常低,可以说是有些服装,就是正规服装的两折三折,或者是他做得以假乱真的稍微贵一点,但是全部都要比实体店要便宜,吸引人的眼球。
标题打着“尾货”“尾单”名义来博人眼球
带货团队声称,他们销售的商品都是大牌的尾货、尾单,品质上与正品无异,但价格要低上许多。这样的说辞,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杨:尾单就相当于品牌方,品牌厂家委托生产厂家去,打比方生产一万件衣服,然后剩余的一些残次品,在他们这个圈内或者是业内被称为尾单。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贾明远:对外就说是外贸单卖不出去,然后他们通过渠道购买进来再进行销售,这些东西呢,全部都是厂家的正规产品。
锁定主要犯罪嫌疑人 跟踪摸排售假窝点
警方针对涉案网店进行调查发现,它的实际经营者是一个名叫田某的男子。为了摸清其售假窝点的位置以及团伙成员的构成,办案人员对田某的社会关系及行动轨迹展开了综合研判。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静宇:因为犯罪嫌疑人田某曾经受过打击处理,警惕性很高,对他进行跟踪是存在难度的,所以我们为了不惊动他,采用无人机进行多机交替跟踪。
民警说,田某的警惕性很高,甚至平时出行的时候,都不会驾驶固定的车辆。为了不打草惊蛇,警方启用了无人机助力,终于有所收获:他们发现,田某经常出入一间工厂内的大型仓库。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静宇:我们对这个仓库进行了蹲守和前期的摸排。我们发现每天14时左右,在这个仓库里面都会有专人进行视频的直播带货,而且16时左右,都会有辆拉货的快递车辆出入,我们由此判定,这个仓库里面主要就是他们的犯罪地点。
在蹲守过程中,办案人员掌握了田某及其团伙成员的更多犯罪证据。
发现多个窝点 展开收网行动
田某行事十分狡猾,企图隐藏自己的行踪,但面对高科技的侦查手段,他的心机徒劳无用。经侦查,办案人员不仅摸清了涉案团伙的基本架构,还查出除了这处仓库之外的多个窝点,收网行动即将展开。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局长 李本卿:经过前期的侦查以后,我们发现这个案件的团伙成员比较多,前期在我们菏泽涉及的窝点就有五个,包括三个线下的门店,一个直播带货的,直播带货的一个窝点,还有一个仓储的一个窝点。
2021年6月,菏泽警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组成5个抓捕小组,对菏泽市内5个目标窝点以及多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查处和抓捕。
查获各类假冒品牌服装超过30万件
警方抓获了田某在内的30余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各类假冒品牌服装30余万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交代,办案人员顺线侦查,锁定了其上游犯罪团伙。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 黄傲:专案组顺藤摸瓜,摸到他的上游,就生产这个假冒注册商标的那一伙人,他们在威海。
画面中的仓库,就是田某等人位于山东菏泽的窝点之一,民警介绍,这里曾经每天都是非常忙碌的景象,田某雇用了几十人在这里打理生意。
可以看到,仓库面积很大,里面堆放着查获的假冒品牌服饰等货物。民警说,此前,数百万件的假冒商品就是从这个仓库打包发出的。
仓库内多个隔间 配备各种直播设备
民警介绍,这处窝点不只是犯罪团伙储存货物和发货的地点,这里还有好几个隔间,里面配备了各种直播设备,用来开设直播带货。
假冒商品涉及多品牌 揭开造假全过程
极富诱惑力的宣传话术,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大量假冒品牌服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到全国各地。田某等人售假窝点的规模,让办案人员感到震惊,仓库中查获的假冒商品甚至涉及几十种国内外知名品牌。那么,这个田某是什么来头?他是如何将正品服饰仿制出来呢?
直播画面中能听到一名男子的声音,工作人员称其为“老田”,也就是犯罪嫌疑人田某。民警了解到,田某最初经营的网店,并没有售卖仿冒商品,但是对利益的贪婪,让他最终选择了制假售假的歧途。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局长 李本卿:这种行业里面的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和管理,甚至说利润点他都非常了解。他注册了一些品牌,也想着去经营好它,经营管理下来以后,发现和侵犯别人的这种知识产权,这个冒牌销售所得的利益是不一样的。
第一时间购买热门新品 进行仿制
田某交代,他平时会关注一些品牌服装的旗舰店,每当有热门新品发布的时候,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购买这些产品。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静宇:正品服装买回来以后,他当天上午就开始进行测量,录入到他们制版机器内,当天上午就可以把这个样衣做出来。然后下午,经过试穿,如果说这个样衣比较大一点或者小一点,他们进行一部分调整之后,就能做成成品的衣服。
通过对正品服装的测量和调整,田某等人在一天之内就能做出仿制品的定板,速度如此之快,着实令人吃惊。而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采购足以以假乱真的布料、贴标及辅料等,尽快大量生产这批假冒商品。
办案人员了解到,田某等人会对正品商品的材质、款式、颜色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好让他们生产的冒牌货具备较高的相似度。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静宇:把样衣生产完成之后,他们还会把正品的服装,通过这个无理由退款的方式再退回去,实际上他们一分钱都没花,就把正品的衣服仿制出来了。销量比较高的,大众认可度比较高的这种服装,他都会进行仿制。
环环相扣!揭秘直播间售假手段
购买完正品,然后再退款退货,就这样田某等人一分钱不花,却将品牌服饰的款式“偷”到了手。不仅如此,他们还采取多种手段吸引更多人购买商品。从发布预告预热、到直播带货,每个环节都暗藏不少心机。
提前进行新款预热 吸引粉丝关注
民警注意到,涉案店铺在某社交网站上的账号拥有百万粉丝,可以看到,该账号不仅时常展示一些服饰的广告图,还会发布直播时间和内容,吸引粉丝关注。
利用公众号、社交平台进行引流,慢慢培养更多粉丝的关注度,田某等人开设的直播间几乎每次都能吸引上万人围观,接下来,他们就会利用话术,诱惑人们购买这些假冒商品。
以“尾单”的名义以假乱真 吸引顾客下单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丹阳派出所副所长 刘建超:田某还有他的几个员工,在我们刚到案的时候都是说,他们销售的这部分商品就是通过外贸通过一些工厂拿到的正品的底货,拿的价格比较低,所以在网上销售的价格也比较低。
涉案直播间内的服饰价格低廉,按常理来说是会引起人们怀疑的。但田某等人却用商品是正品厂家的“原单”“尾单”等理由,打消大家疑虑。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 李杨:其实按正常来说,这些代工厂是不可能,给他们这种跟单或者追单或者是淘汰残次品。如果代工厂真去和他们去合作,做这些违法的事情,品牌方一定会取消与他们的合作权或者是取消他们代加工权,这样反而代工厂会得不偿失。
虽然田某等人声称,他们是从各个品牌的代工厂进货,但实际上经警方侦查,这种说辞只是他们为了把假货伪装的更逼真、同时掩盖自己制假售假行为的借口而已。并且,田某等人还会剪掉,或是遮挡品牌商标,来逃避打击。
专人负责售后 避免顾客投诉
通过直播画面,人们其实看不清、更摸不到这些假冒商品,也难以分辨真假。虽然田某等人仿制的假货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但也有顾客收到实物后,会产生一些质疑。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丹阳派出所副所长 刘建超:经常会有一部分顾客投诉,比如说掉颜色、比如说缩水,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他们的售后人员就会找比较专业的词语来回复消费者。就是我们本身从网上你购买的价格就低,这是一部分底货,质量稍微有些瑕疵,你也不在意,就是这样去糊弄消费者,糊弄网上购买的这部分人员。
如果实在糊弄不过去,团伙成员则会直接为顾客办理退款退货。以免因为投诉,影响他们的售假生意。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丹阳派出所副所长 刘建超:大部分的消费者因为本身这个衣服价格也不高,从心理上就容易接受,那我就没必要再投诉你。虽然感觉是假的,但是我也不投诉了,因为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没有受损失。
田某等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选择了制假售假的歧途,还采取了不少“非常手段”来遮掩自己的犯罪行为,不过,他们最终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经营网店、直播带货的同时,也应遵守法律法规,良好的网络经济环境,需要人们共同来维护。与此同时,警方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商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抵御住那些不合理的“超低价格”诱惑。
山东菏泽市公安局副局长 赵琦: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侵害了平台企业的切身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对此,我们公安机关绝不姑息,严厉打击制假、卖假行为。
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可以通过查看品牌授权书、营业执照等证件,辨别它的销售资质,降低网购“踩坑”风险。 对于这种“骨折价”为噱头的兜售,还是要谨慎对待。物美价廉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往往与其价值成正比。虽然个别商品基于品牌本身所赋予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等原因,会产生一定的溢价,但遇到“跳楼价”“骨折价”时,不妨心里多打几个问号,克服冲动消费。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