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来宾11月21日电(杨志雄 陆原令)初冬时节,走进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下安移民安置点,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房”依山傍水而建,与不远处秀美的青山交相辉映。50岁的李红连结束一天的劳作,与同在瓜果种植基地里务工的数十位村民结伴回家,一路洒下欢歌笑语。
被誉为“黔江明珠”的千年古邑武宣县,地处桂中地区和大藤峡库区腹心地带。位于武宣县四安村下安屯的移民安置点,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置点之一,目前已完成安置64户228人。
(资料图片)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点11个,其中武宣库区下设武宣县城、雅村、居龙、下安四个移民安置点。
整齐漂亮的下安移民新村“小洋楼”。 韦家山 摄下安屯以前“十年九涝”,村民饱受洪涝之苦,被称为“水沟村”。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赶走了困扰当地民众的“水患”,该村古老破旧的面貌早已脱胎换骨。
廖其周一家于2021年10月搬到下安移民新村。他说:“我们搬进了两层半约280平方米的小洋房,买了新家具,各种电器也应有尽有,居住条件与之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喜欢这里的新家。”
武宣县下安移民新村一角。 陆原令 摄为了让大藤峡移民生产生活有出路、搬得出、住得下、安得稳、能致富,当地官方聚力壮大产业,多措并举,利用有利的移民富农惠农政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大藤峡工程建设启动以后,在四安村形成了860亩的抬填区,为该村建设种植产业基地提供了条件。当地投入专项资金建成了3.4公里的产业园公路,同时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通过能人带动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产业。目前,投资59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一、二期“温室栽培”高效特色哈密瓜产业项目已经建成,计划投资450万元的三期新建温室大棚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
在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哈密瓜大棚,务工人员采摘哈密瓜。 李干金 摄李红连一家6口人,过去靠种几亩地维持生活。如今,她成了一名“上班族”。据她介绍,种植基地离她家不到一公里,真正实现了务工顾家一举两得。目前大棚里换种了草莓、圣女果、豆角、辣椒等反季节果蔬,她主要负责除草、打虫、护苗及后期的采摘等,一天出工8个小时,每天按90元计酬。
像李红连一样在基地里务工的“上班族”,正常情况下仅四安村就有80人至120人。
李红连家在抬填区有3亩地,如今已全部流转给了种植基地,每年每亩地可给她带来1000元的流转收益。她说,这可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下安屯的旅游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她对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心里充满了期待。
武宣县四安村哈密瓜丰收,务工人员在采摘搬运哈密瓜。 李干金 摄“我们积极谋划,要让村民富在产业链上。”四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廖寿荣介绍,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富玉四安”哈密瓜产业合作社,发展哈密瓜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四安村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约1000万元,发展的温室大棚高效特色哈密瓜已经部分投产上市。整个哈密瓜产业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量100万公斤,年产值约500万元。
同时,四安村通过出租温室大棚,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移民则通过流转土地、在哈密瓜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收入。
种植科技人员在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种植基地探讨草莓幼苗病虫防治。 陆原令 摄“我们已经向县农投公司申请资金800万元,用于建设莲藕种植基地及配套设施。”廖寿荣介绍说,目前抬填区内还有460亩土地等待开发,该村已经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将莲藕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通过延伸产业链,建设莲藕加工厂及冷链、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将带动更多的移民就近就业。
廖寿荣透露,四安村还向水利部门申请了1800万元,用于产业基地下安屯周边小河流治理,以此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让移民共享乡村振兴的红利。(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