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1月21日电 题: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壮美新画卷
(相关资料图)
作者 杨陈 黄令妍
秋收时节,位于广西南部的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稻田,广袤的田野目之所及皆一片金色,呈现一幅壮美丰收景象。
在广西北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九寨”,当地将民族特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及“三产”收入超亿元人民币。
今年以来,广西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八桂大地焕发出盎然生机。
图为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街道富岭村岭底屯新貌。 陆宏夏 摄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村数、脱贫人口数、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搬迁人口数,分别占广西全区总数的32.33%、35.86%、46.44%、45.77%。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广西巩固脱贫成果不得不啃下的“硬骨头”。
为此,广西组织实施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聚焦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分类分项制定增收措施、因户因人制定增收计划,促进脱贫民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近年来,广西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当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总体上保持动态清零,教育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全区三重医疗报销水平由2021年的60%—70%提高到现在的80%—90%。2022年,广西计划实施的5502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全部开工,截至9月底,竣工率达81.59%。广西还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25.25亿元人民币,完工建设项目1573个,提升277.48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
此外,广西还开展了“防返贫 守底线”专项行动,对全区1128万户农户进行全覆盖大排查,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纳入监测帮扶。
图为广西种植户采收番茄。 陈冠言 摄“授人以渔”增强“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才是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久之计。
2022年以来,广西已投入产业发展的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17亿元人民币,实施产业项目0.79万个,累计建设12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
同时,广西深化拓展粤桂东西部协作,广东省通过财政帮扶、引进企业、认定农产品供粤供深示范基地等,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农产品销路。
清洗、削皮、打浆、装袋、冷藏……走进广西果天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水果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内,数百名身着密封工作服的工人正在一条条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加工时令水果。
该企业在粤桂协作机制下落户百色市田阳区。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车间每年可加工芒果5万吨以上,为易地搬迁安置点民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高峰时可带动2000个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有效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企业同时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7万户果农增收。
得益于“造血”措施落实到位,广西脱贫地区发展能力已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33个国家级脱贫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30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高于全区增长速度。
图为桂林灵川县聚田村。 王万锋 摄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十三五”以来,广西有71万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从大山里搬出来后去哪里找工作?为了让脱贫民众过上好日子,广西组建了9个分片包干督导组,因地制宜发展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实行定向就业帮扶,实现15.87万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就业。
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辖21个自然屯。过去,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上基础设施落后,全村主要以甘蔗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
新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阳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带领下,该村从之前单一种植经济效益比较低的甘蔗,到改种秋冬菜、香蕉、火龙果、沃柑、芒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建成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示范项目,将148户551名贫困人口从艰苦的大石山区搬迁出来。
如今,新立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中心、图书室、篮球场、绿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500元人民币,提高到2021年的1.68万元人民币。
图为境外媒体人探访广西乡村果园。 陈冠言 摄系统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民众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发迫切。
据介绍,广西已率先出台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累计完成2000多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创新农村黑灰污水治理模式,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实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5G网络基本覆盖所有乡镇,4G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重点农业产业基地。
广西还打造了“贝侬山歌传理论”等基层宣讲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故事。采用基层干部宣讲、乡土艺人演绎、乡村喇叭、乡风长廊、微信抖音等鲜活形式,褒扬新风新事、鞭挞陈规陋习。
如今在广西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