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林楠特
正值“双11”大促期间,不少人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日前,公安部公布10起依法严厉打击网上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并提示广大消费者要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
近几年,直播带货等网络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拓宽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捷度。但同时也出现了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频现等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12315平台在新消费领域每接到5件投诉举报,就有4件跟直播带货有关。
与线下店铺的传统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受众广、带货和发货分离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消费者往往会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而部分消费者的隐忍无形中又给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的勇气,从而让一些直播平台沦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多起案件涉及直播带货,这些违法犯罪体现出团伙作案、上下游犯罪链条化、隐蔽性强等特征。
直播带货涉及的违法犯罪虽然发生在线上,但是根源在线下,因此只有紧盯病灶,对症下药,重拳出击,将对线下假货的打击和线上假货的围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治理这些侵权假冒问题。此次公安机关披露的案件,就是紧盯消费者反映集中的“网红”“直播间”等,通过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摧网络、追流向,强化了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破案攻坚,不仅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网络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延伸,网购体验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信心。治理网络售假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还需要各类平台强化自我管理、压实各项责任,企业和商家提升诚信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需要消费者依法积极维权、理性购物,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净化购物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