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聂国春
受存款利率下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股市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增额终身寿险逐渐火爆微信朋友圈。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银行保险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增额终身寿险贡献巨大,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7席。
市场的火热,使得增额终身寿险成为一些保险代理人推销的爆款产品。不过,中国精算师协会近日提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这类产品,警惕保险营销员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涉嫌误导性宣传。而监管部门也在发力降温,一些爆款产品在近期先后下架。
(资料图)
增额终身寿险受热捧
“今年是财富缩水的一年,股票、基金甚至是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亏损。”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林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现在就想求稳、求安全,最近咨询了一圈,被推荐了一款增额终身寿险的产品。
以30岁女性年缴10万元,交3年为例,40岁时该产品保单现金价值可达40.8万元,50岁57.6万元,60岁81.2万元,80岁则达到161.5万元,相当于所缴保费的5倍。“3.5%的复利写进合同,感觉很稳定,准备买一个。”林女士说。
有着和林女士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保险代理人张小姐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向她咨询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人明显增多,也有很多同行会大力推荐这类产品给客户,并着重强调保本保息和写进合同的复利。
记者注意到,增额终身寿险正成为寿险“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40多家保险公司将增额终身寿险当作主力产品,某些中介平台的类似产品上半年曾达到近百款。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044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增速由负转正。其中,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产品被认为作出了重要贡献。
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间为终身的人寿保险。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增额终身寿险是终身寿险的一种,即在保费恒定的情况下,保额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直至终身。同时,增额终身寿险还可以通过增、减保额提升流动性,并具有资产传承的功能。
据了解,2013年初,国内第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上市。“增额终身寿险并非在一开始就受到关注,而是在4.025%年金险产品停售后,逐渐走红,近两年才火爆朋友圈。”张小姐说。
北京某相互制保险公司的一位精算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额终身寿险之所以销售火热,缘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两方面均有所需。消费者需要一类稳健、固定、可预期的投资,且有一定的灵活性。保险公司则需要在年金险熄火、重疾险销售下滑大背景下,找到一个新的保费增长点。该精算师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同类产品今年上半年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取得了不错的保费收入。
记者了解到,增额终身寿险已成为险企产品标配,今年各头部险企亦在布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2022年以来,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等上市险企主推保险产品中,均涉及增额终身寿险。
警惕销售误导风险
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卖出去,“利率下行、股市下跌,增额终身寿险成为理财首选”“3.5%锁定复利到终身”“一套终身收租的金融房产”……各种销售误导也开始抬头。
9月23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针对“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的销售宣传话语,中国精算师协会指出,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每年不变、每年递增还是每年递减,都只是参数的设计方式。在保费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每年保额递增的终身寿险,其首年保额较低,会远低于每年保额不变的终身寿险。
“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大,不可混为一谈。”中国精算师协会强调。
那么,增额终身寿险是否“稳赚不赔”呢?中国精算师协会提醒说,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据不完全统计,若在投保后第一年退保,将会损失10%—60%的保费;若在第二十年退保,收益约在2%—2.5%之间,保险消费者要注意是否与自身预期相符。
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绝非理财首选。在销售宣传中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该类产品的设计初衷。如果保险消费者想要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还是应当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
多款网红产品下架
除了涉嫌宣传误导,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在设计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早在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及监管报告报送有关问题的通报》中曾点名部分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设计问题。其中,复星保德信、同方全球人寿报送的某终身寿险,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2021年,银保监会两次通报部分终身寿险存在长险短做等问题。
在今年1月份的通报中,监管部门明确指出了海保人寿、和泰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等6家险企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今年2月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明确指出,“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风险”等问题。
为了适应监管要求,近期多款该类网红产品纷纷下架。10月10日,如意尊星光版终身寿险正式下架。9月30日,号称“收益王者”的弘康人寿金玉满堂产品停售。此前,爱心人寿的守护神2.0、瑞泰人寿的瑞享福盈等多款热销产品也陆续下架。
“这类产品不是第一次被点名了,长险短做、突破利率上限,这样很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在上述精算师看来,下架也是顺应监管要求,目前市面上预定利率超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已经基本停售。
张小姐告诉记者,增额终身寿险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在利率上亦有所下调,如果还有人用3.5%的复利来忽悠,请记住保额增长率≠投资回报率、预定利率≠实际结算率。
虽然增额终身寿险在产品和营销宣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陈先生对其未来仍十分看好:“增额终身寿险类似存款的零存整取,在长期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它平衡了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性,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人群进行中长期财务规划,更适合高净值人群用于财富传承。”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