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环球热头条丨高峰:实现能源互联需建立互信共通的数据机制

2022-10-09 22:0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9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能源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双碳”目标下,作为能源革命的新形态之一,能源互联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资料图】

近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新财经的专访。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 高峰

中新财经:为何要发展能源互联网?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情况如何?

高峰:能源转型是实现能源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油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无法得到绝对保障;另一方面,能源革命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源领域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既要能源安全稳定可靠,又要能源的经济效益,还要低碳清洁。目前,能源转型是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向清洁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保证新能源的经济可持续性。

在转型的过程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简单来说,能源互联网是通过打通资源,实现协同,以解决能源“不可能三角”的问题,包括能源生产端多种能源形态的打通,能源上下游的供需之间的互动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源互联网也意味着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手段来实现资源打通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近年来,我国能源互联网在产学研用等多个方面发展迅猛。据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测算,2014年,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数量仅有3667家。而随着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相关企业达到近1万家,翻了约三倍。到了2020年,企业数达到66843家,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近20倍。从企业数量上来看,能源互联网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能源互联网创新领域,中国在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上表现优异,数字化水平也领先全球,以新能源功率预测为代表的智慧能源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特高压技术独树一帜,柔性直流技术等能够支持整个世界能源革命的发展。此外,中国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也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过,中国在市场化水平等方面与国际还有差距。

中新财经:您如何看待新能源、能源互联网与电力稳定供应之间的关系?

高峰:随着产业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新能源的成本已显著下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新能源的不确定性、波动性、间歇性的三大基础特性给能源系统的安全可靠带来了很大挑战。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目标是实现清洁和经济,其稳定供应仍是难题,无法仅通过新能源来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今年来,欧洲能源危机也启示我们,如果不能解决主要依靠新能源实现电力稳定供应这样的“立”,就不宜过早的简单“破”除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在日常运行维稳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保障能源的长期安全性在一定时期内仍需要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支持。

因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通过提升灵活性这样的“立”来实现,以满足不确定性情况下电力的稳定供应。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在非常规和应急的情况下,例如出现洪灾、冰灾时,新能源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由此来看,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微电网的发展是实现电力稳定供应的基础之一。考虑到极端气候未来或将频发,持续时间可能变长,在传统的调配方式难以完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情况下,微电网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新财经: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高峰:尽管能源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迅速,其仍存在着“打通”程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能源互联网需要实现不同能源从同一维度上的打通。其中,技术是基础,机制是核心。

目前,多种能源已实现在示范项目中的打通,但更广泛层面的打通方式仍待考量。碳市场机制将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另一方面,就单项能源而言,如电力,可以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的技术方式,加上匹配机制来实现打通。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推动。

此外,当前能源打通的核心之一是数据共通,需要企业主体的数据与外界共享。在此背景下,亟需建立一个可信互信的系统。如,推进全国的统一电力市场,在共同互信认可的机制下,实现市场主体的参与和互通。

中新财经:中外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有哪些合作?

高峰: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能源革命领域有许多合作。除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的实践和理念,中国还积极为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提供支持,帮助其规避“先排放发展经济再治理”的老路,建立互联互通的能源系统,通过安全、高效且清洁的能源体系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新财经:您如何展望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高峰: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转型的未来方向之一,其中还将演变出多元化的形态。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我们可以畅想在未来实现多种能源与互联网系统之间的协同打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自己用电用能的情况,例如通过能源互联网规划电动汽车加氢和充电的路线,在咖啡厅随时使用提前购买的清洁能源给电子设备充电等。

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推动者,我希望将来大众消费者能够对能源互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有深刻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完)

上一篇:全球观点:中国国家能源局: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

下一篇:消息!江西首创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 提供托育类服务机构达3182家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