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社会 经济 快讯 文化 时尚 女性 科技 汽车 综合 快报

环球快资讯:花旗出手,减持小鹏汽车56.3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022-10-04 08:52:04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创始人前脚增持,资本后脚离场。

10月3日,根据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知名投资机构花旗集团在9月27日减持小鹏汽车(0868.HK)56.3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此后如有减持则无需公告。此次并非投资机构今年首次公开减持股份。而且就在一周前,小鹏汽车刚获创始人何小鹏2.1亿元增持。


(资料图片)

这家9月销量跌出第一梯队的造车新势力,今年以来市值缩水超过2600亿港元,缩水幅度达到76%。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中,小鹏汽车股价下滑程度最为剧烈。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传统车企发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造车新势力目前正处于较为“痛苦”的挤泡沫阶段。

创始人增持难阻股价下跌

根据港交所数据,9月27日花旗集团减持小鹏汽车56.37万股,持股比例由5.01%减少至4.97%,此后如继续减持将无需发布数据。

这并非今年投资机构首次公开减持股份。早在6月22日,小鹏汽车即遭摩根大通在场内减持302.08万股,每股平均价120.7484港元,涉及约3.65亿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持股数量为6474.89万股,比例由5.19%降至4.96%。

今年以来,上市车企股价集体滑坡,造车新势力市值也出现缩水,其中小鹏汽车市值缩水幅度最大。截至10月3日,小鹏市值为791亿港元,较今年年初市值最高峰3434亿港元下滑76.97%,市值缩水超过2600亿港元,足足跌去两个吉利汽车(0175.HK)市值(截至10月3日为1082亿港元)有余。

相比之下,其他两家造车新势力市值变动并未如此剧烈。理想汽车(2015.HK)今年年内市值缩水比例仅26.47%,而蔚来(NIO.N)美股今年以来累跌50.19%(其港股今年3月10日上市,故以美股类比)。

这也令小鹏汽车创始人、CEO何小鹏无法视而不见。在9月23日,小鹏汽车获控股股东SimplicityHoldingLimited通知,已于公开市场购买公司合共220万股美国存托股,平均价每股13.58美元。SimplicityHolding由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全资拥有。以此计算,何小鹏此次增持耗资约2988万美元(约2.1亿元人民币)。

受此提振,小鹏汽车港股26日开盘迅速拉涨,一度涨逾11%。然而小鹏汽车下跌趋势并未止住,在随后连续5个交易日内,股价继续回落。

小鹏汽车市销率明显过高

“相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估值实际上存在一定泡沫,今年市场全面回调,投资机构资本也有套现需求,”某券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在2021年底,造车新势力市值均达到高峰,而相比之下,营业收入却并未跟上市值的步伐。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截至2021年底,小鹏汽车市销率(市值与营业收入比值)为13.37,这一数据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之相比,吉利汽车则为1.7,长城汽车(2333.HK)为1.56。

而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汽车该比例为7.74,蔚来则为9.45。不难看出,即便造车新势力三家横向比较,小鹏汽车也是明显被市场高估的那一家。

而且从盈利能力方面看,小鹏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变动幅度也在三家新势力中最大,扩大了122.21%。在营业成本方面,小鹏汽车上涨幅度达到122%,几乎与净利润亏损幅度同步。不难看出,原材料成本剧增对小鹏利润侵蚀相当明显。

“长期来看,造车新势力估值会回归行业平均水平,现在股价回落也是市场趋于理性后挤压泡沫的过程,”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另外在他看来,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广汽、吉利汽车等传统车企发力,造车新势力市场空间受到了大幅挤压,整体销售情况也面临考验。

行业显阶段性瓶颈

在刚刚过去的9月,造车新势力之间火药味渐浓。问界M5EV、理想L8/L7、小鹏G9、零跑C01等多款新车型发布上市,零跑成为第四家上市的新势力公司。除此之外,蔚来ES7、理想L9、问界M7都在9月迎来了首个完整交付月。

在这个月中,小鹏汽车成为跌得最惨的一家。小鹏9月交付8468辆,同环比双跌,分别下降18.7%和11.6%。小鹏汽车不仅在“蔚小理”中垫底,还是唯一同比下跌的品牌。

事实上,不仅仅是9月销量下滑,小鹏汽车8月已显示出疲态,其8月交付新车9578辆,环比下滑17%,在国内新势力车企销量榜中,由去年同期的第2名滑落至第5。

浙商证券也认为,小鹏汽车在战略上也存在与主流需求错配风险。该机构表示,短期内小鹏过于强调智能化,但当前电动化变革还未完成,且L3落地前体验拐点未至,用户对于自动驾驶信耐度和付费意愿较低,智能化或无法作为充分条件影响用户决策,短期内存在与主流需求错配的风险。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国信证券也认为,近期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排名发生较大变动,主要由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伴随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相对较高,行业逐渐显现阶段性瓶颈。“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战略决策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

该机构认为,当前汽车智能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落地方式与盈利模式尚未成熟,汽车电动化(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原理趋于同质,想要做出差异化亮点需要较高的研发效率、较强的成本控制与较深的技术积累。同时,汽车品牌力的塑造需要较大的市场营销投入与高效的终端渠道铺设。(中国基金报)

上一篇:今日讯!农村公路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下一篇:焦点要闻:雷曼时刻?管理万亿美元资产的瑞信陷破产传闻,股价年内已跌57%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