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顾不再推荐 券商建议“谋定而动” 机构也“嫌弃”打新了?
A股打新大军撤退,新股频遭网上投资者弃购。
峰岹科技4月20日登录科创板,上市首日便遭破发,当天下跌19.27%,以66.2元/收盘。该公司发行新股数量约2309万股,网上弃购数量就达到182.55万股,弃购金额约1.497亿元。而仅4月以来,就有中国海油、纳芯微、经纬恒润等多股遭弃购。其中,中国海油出现网上、网下同时出现弃购。
破发潮再度来袭,弃购愈演愈烈,打新生态再生变。有投顾机构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建议客户不打新,是否申购新股主要遵从投资者个人意愿。
“早些时候我们就不建议投资者打新股了,一些情况下,(打新)风险和收益可能存在不对等。”北京某券商投顾告诉记者。
多家券商也在投教中对新股破发风险做出预警。中信证券称,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应更加理性地应对,打新前要做好功课,理性抉择,建议投资者谋定而动。
多只科创板新股遭弃购
4月20日,两只科创板新股峰岹科技、拓荆科技上市。截至收盘,前者大跌19.27%,后者则涨逾28%。
在发行阶段,上述两股均存在网上弃购。其中,拓荆科技弃购数量153.63万股,弃购金额1.1亿元,弃购金额略低于峰岹科技的1.497亿元。
在此之前,4月份登录科创板的英集芯、经纬恒润,同样也难逃被弃购的命运。
英集芯4月13日披露的发行结果公告显示,网上发行部分,被放弃认购的数量为45.87万股,放弃认购金额1111.49万元。同日,发行规模为3000万股的经纬恒润,也被网上投资者弃购326.09万股,弃购数量占此次发行总规模的比例高达10.87%,弃购金额约3.95亿元,网上弃购比例超30%。
即将登录科创板的纳芯微也遭遇弃购,该公司4月17日披露的发行结果显示,此次发行数量为2526.6万股,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338.15万股,弃购股数占发行总量比例13.38%,弃购金额7.78亿元。
登录沪主板的中国海油则同时遭遇了网上、网下弃购。中海油4月18日晚披露,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2242.58万股,放弃认购金额约2.42亿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5.52万股,放弃认购金额59.62万元。
上述投资者弃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包销,共计2248万股,总金额约2.43亿元,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规模的0.7519%。
高比例弃购,“两高”是原因?
放弃认购的投资者,主要集中在网上渠道,而且弃购比例较高。
从弃购数量占发行总规模的比例来看,纳芯微高达13.38%,经纬恒润10.87%,峰岹科技7.91%,拓荆科技4.86%,海创药业3.24%。
而这些被弃购的新股,多数遭遇了上市破发。
唯捷创芯4月12日登录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跌36.04%。此外,安达智能首日也下跌了23.25%,经纬恒润、英集芯则分别下跌17.35%、9.7%。
投资者为何弃购?有观点认为,新股发行价过高,是“吓退”投资者的原因之一。
从新股发行情况来看,部分个股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均较高。
以纳芯微为例,其发行价格为230元/股,是年内最贵新股,发行市盈率也达到107.48倍,远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市场数据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最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约50倍。不过,纳芯微的107.48倍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思瑞浦(116倍)、圣邦股份(113倍)。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近期二级市场震荡,部分个人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选择弃购,多家券商近期也对新股破发风险发出预警。
中信证券4月13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新股破发,如何避雷?》一文,称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化,投资者应更加理性地应对。“打新前做好功课,理性抉择,从容申购才是正确的做法。在盲目跟风中参与,又在茫然的担忧中弃购,其实并不明智。”
根据规定,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按180个自然日计算,含次日)不得参与网上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券申购。
中签难、获利难,预计弃购现象将会增加
“注册制下,新股没有稀缺性了。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之后,资金不好运作了,分歧加大,投资者面临中签难加获利难。”上述券商投顾表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注册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市场预期,使得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
“市场化定价之下,预期乐观时网下询价就高估,悲观时反之。所以,网下询价估值偏高时,新股中签率会上升,弃购也会增加,新股首日还有可能会破发。”董登新说,新股定价的市场化越高,新股申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就越大,中签之后弃购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定程度上来说,弃购也是投资者对于新股上市首日可能破发的一种预测,但这会降低新股发行效率。”他说。
董登新预计,在市值配售模式下,这种弃购的现象未来可能还会增加。他提到,由于市值配售不需要预缴和冻结资金,投资者对于是否缴款认购有充分的选择权。
董登新认为,通过预缴款、冻结款项参与新股申购,将有助于解决投资者弃购的问题。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