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本地旅游渐现“露营热” 热度之下短板与商机并存
露营短视频“占领”朋友圈、露营装备热销、郊野公园露营区“一位难求”……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北京市民对露营的热情逐渐升温。但同时,露营时遭遇堵车、卫生间较远、垃圾清运不及时等“槽点”频出,露营的商机与短板并存。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受疫情影响,本地休闲旅游成为各地常态,以享受户外风光、家人小聚、休闲放松为核心的露营野餐成为市民休闲的新热点。市民期盼着更多露营空间、更完备的配套设施以及更好的露营产品,以满足户外休闲、消费升级的需求。
郊野公园营地爆满
“清明假期,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北京市民张女士调侃,这股风潮之下,张女士也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把,不过过于堵车、拥挤的体验让她感觉不算太好。
由于北京市区大多数公园禁止露营,张女士把目光瞄准了近期开放了3万平方米露营区域的温榆河公园。然而,清明假期第一天,张女士9点多出发,临近公园便开始堵车,下午1点多才进了园子,公园里3个露营区域已经满满当当、“一位难求”。“听工作人员说上午10点基本就已经没地儿了,然后我们只好找了个人少的草坪野餐,没扎帐篷。”张女士有点儿无奈地叹了口气,“下午4点左右离开时,堵车情况依然没什么改善,下次真不敢假期来了。”
大运河森林公园、通州城市绿心公园也成了热门露营地。“露营区域几乎都满了,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帐篷。”常去绿心公园的小云坦言,平时公园人少不觉得,小长假人一多,就暴露了设施不足的问题——洗手间离得比较远,而且数量严重不足;垃圾桶堆满了,清运不及时;通讯设施也跟不上大客流,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除了郊野公园,京郊一些地区看准商机推出主打露营的营地,人气爆棚。大兴区采育镇近期开放主打亲子露营的营火虫乐园,在清明小长假期间迎来大批游客。与郊野公园不能满足游客烧烤、过夜等需求不同,该营地既可以白天露营,也可以选择过夜,营地内还设置了专门的烧烤区域,提供更丰富的配套服务。
露营装备产品网上热卖
除了带动线下旅游消费,露营热也火到线上,带动一批露营装备、产品热销。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天猫平台大型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装备成交额同比增幅超两倍。“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常态露营人口一般能占到总人口的10%,市场规模巨大。”天猫户外行业专家表示。
近日小红书发布的清明假期出行数据也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小红书上野餐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2%,露营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27%。露营装备、露营穿搭、露营拍照、露营美食等成为热搜词。
刘先生是一家露营用品企业的负责人,近期露营热带动产品热销让他深有感触。“我们公司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像帐篷、野餐垫、折叠椅这些商品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基本增幅在3至5倍,有一些爆款商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刘先生说。
消费潜力带来新商机
市民巨大的露营热情背后是可观的消费升级潜力,而目前存在的供应不足短板也蕴含着新商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5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的企业是在2021年露营热兴起后成立的。在地区分布上,山东省露营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4500家;其次是海南和广东,均超过3300家。
根据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露营经济”相关报告,2014年至2021年,国内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猛增至299亿元,预计2022年增速达到18.6%,市场规模达到354.6亿元。“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等多种融合方式,让露营呈现多样化元素,实现快速规模化扩张。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表示,户外露营作为融户外、体育、住宿、休闲多方面特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既可亲近自然,又能体验有异于日常的生活方式。他建议,应进一步打磨露营产业链条,鼓励更多景区、度假区开发露营旅游项目,使其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而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升露营体验?吴丽云建议可以从增加供给、出台标准、做好引导三个维度入手。首先,针对市民露营休闲需求的高涨,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增加露营地的供给。同时,要出台地方性露营地、露营区标准,以此提升露营产品的供给标准。此外,针对节假日人流量暴增情况,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流量引导,避免空间扎堆儿和拥堵。
本报记者 赵语涵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