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春阳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开市已有4个多月,在一体发展的市场格局下,北交所与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规范治理、持续融资、加速创新、稳步拓张”的资本市场发展特色路径,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升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覆盖广度和深度。
此前,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杨喆表示,北交所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初步发挥,体现在试点注册制有序运转、融资功能有效发挥,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层层递进、协同发展市场结构初步形成,以及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金融服务链条更加完善等方面。
截至3月10日,87家上市公司在北交所和新三板累计实现普通股融资202次,合计融资286.27亿元,公司边融资边发展,实现融资、上市两不误;实施并购重组8次,涉及交易金额11.28亿元;多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发行双创债、可转债,运用多元化资本工具优化公司人才、资产结构。通过在发展相对早期进入资本市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中值从挂牌前一年的1.24亿元、1076.5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3.14亿元、4739.52万元,挂牌以来累计增速分别高达153.20%、340.27%。
在挂牌准入方面,为更广泛服务于不同成长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更早、更小、更新”企业便利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新三板挂牌条件设置上,对企业是否盈利没有硬性规定。87家上市公司中,39家在挂牌前年净利润不足1000万元,15家公司员工人数不足100人,11家企业挂牌时成立不足5年。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规范性基础较弱的问题,新三板挂牌要求企业建立起内控健全、治理有效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不断强化规范运作和企业内控的有效性,提升内控水平。
在上市制度方面,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关注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方面,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企业,不仅可服务以制造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87家上市公司涉及25个行业大类;上市前,平均新三板挂牌年限5.4年;平均每家公司公开发行融资2.18亿元。目前,8家公司年净利润过亿元,15家年净利润小于3000万元,4套上市标准全覆盖,兼具“大而优”与“小而美”。
创新型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发展更早阶段,具有创新投入的持续性与发展的不确定性。针对其融资需求“小额、快速、按需”的特点,北交所、新三板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融资并购渠道,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权益工具融通资金;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上下游延伸布局,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多家企业在持续资金支持下获得快速成长。例如,润农节水挂牌以来完成4次定向发行,融资2.59亿元,用于扩张区域及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88亿元,逐步发展成为节水灌溉行业龙头公司,2021年预计年营业收入达到5.86亿元,净利润达5728.72万元,分别较挂牌前增长7.2倍、6.1倍;旭杰科技完成3次定向发行融资后,2017年陆续发行双创债、双创可转债融资2620万元,2017年至2019年的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52.59%。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挂牌上市,中小企业可谓驶上了创新投入的快车道。以2020年年报计,在疫情背景下,上市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21.27亿元,同比增长10.40%,研发投入规模较挂牌前增长2.17倍,研发强度为4.23%,较同期全社会平均水平高1.83个百分点。得益于持续稳定高研发投入,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系列成就。87家上市公司持有专利数量5595项,其中发明专利达1344项。
此外,还有超2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制度,为科研技术人才注入“强心剂”,促进管理层、技术人才和资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稳定公司核心人才队伍。半数公司实控人同时为核心技术人员,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深入研究,带领公司开拓创新。
目前,北交所已汇聚了一支超过1.2万人的技术研发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140人,平均每家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近两成,9家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北交所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年轻人为何热衷国潮
下一篇:网络零售市场 释放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