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电影收益权投资”“低成本高点位”“新项目,全网返佣最高”……如今,这样的“电影投资”广告并不少见。然而有人向本报记者反映,在“投资”电影后上当受骗,损失数万元钱财。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电影投资”的背后,套路和陷阱五花八门,甚至连合同上的印章都是伪造的。
某电影渠道公司工作人员的朋友圈。
涂明签署认购的合同,电影三年多未上映。
尴尬
“投资”数万元 本金要不回
“现在的诉求就是要回属于我的钱。”回想起自己“投资”电影被骗的经历,涂明既气愤又焦急——三年多时间过去,当初合同写明的电影至今没有上映,承诺的投资回报遥遥无期,连要回本金都成了一种奢望。
时间回到2018年9月。在一位朋友的多次推荐下,涂明拿出2万元投资了一部电影。“当时‘影视版权认购合同’上写明2019年7月上映。我享有电影总收益纯利润0.025%的收益权。可是到现在电影都没上映,也没最新进展。”涂明表示,当初在投资时,自己也担心项目不靠谱,还专门查询过对方公司的资质,觉得没问题才分三次汇了2万元。在电影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他也曾多次与对方工作人员交涉,但他未曾料到最终还是进了坑。“实际上,这个电影大概率已经黄了。”涂明说,他现在最想要回的就是投资的本金。
与涂明相比,同样投资电影被坑的周强义,相对“幸运”了一些——他在果断报案后,目前已要回了近一半的本金,还剩51000元没有追回。
去年8月,周强义在浏览网页时,进入了一个与电影投资有关的某众筹网。在与该网站工作人员沟通并查收电子版“收益权转让协议”后,周强义两次共投入10万元,认购了即将上映的某热门电影份额。“按照当时的约定,如果票房达到四五十亿元,我应该可以获得20万元左右的回报。”然而,电影在国庆档上映以后,周强义迟迟没有等来“回报”。后来,他果断报警,在警方协调下,退回了49000元本金。“感觉个人投资电影很不靠谱,不懂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记者检索发现,类似“投资电影”或者认购电影份额被骗钱财的案例,并不少见。在多个网站或平台,都能见到有人反馈此类遭遇。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电影投资”为关键词搜索,也能看到97个相关投诉记录。
某网站页面展示的电影投资项目。
调查
身份难核实 代理挺随意
采访中记者发现,此类存在陷阱的“电影投资”案例中,不同受骗者最先接触的“合作”对象不尽相同,真实身份难以核实。既有自称是宣传发行渠道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类似“中介”机构的人,甚至连受骗者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楚。
“一开始并没想过投资电影。在转账的两年前,微信就加了自称电影宣传的人。在两年时间里,他朋友圈一直在更新电影项目,所以想着应该挺靠谱。”“投资”了75000元本金的莫先生表示,当时对方声称自己是上海一家宣传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然而,眼见电影未如期上映,他与对方交涉时,对方却表示已经离职了。“现在这个人还能联系上,他建议我直接跟公司联系,可是公司电话非常难打通……”
涂明就更有些糊涂了。至今,他也说不清对方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感觉他是一个代销电影份额公司的员工,类似于一个中介公司,并不是电影的直接出品公司。”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在“投资电影”的链条上,链接个人“投资者”与电影出品公司签合同的,有一部分人是负责开发客户的“代理”。而市场上的“代理”准入门槛并不高。
“一级二级影视渠道”“更多项目欢迎终端代理咨询对接,高点位”……调查中,记者在不同社群中看到这样的广告。当联系上一名广告发布者后,对方自称是江苏某商贸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是电影项目的渠道公司。”对方表示,个人既可以直接投资某电影,也可以成为其公司的终端“代理”。而如果是个人直接投资,往往享受的是电影票房的收益,而“代理”则享受个人投资额50%的返佣。“假如你拉来的客户投资了10万元,就有5万元返给你做报酬。”
至于成为电影终端“代理”需要什么资质和条件,对方回复“没有什么条件”,既不需要交钱,也不需要身份证等证明,一般也不要求见面、签合同。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做电影项目渠道的终端“代理”比较常见,“做得好的代理,每个月平均可以拉来三四百万的投资金额。”
风险
公章涉伪造 人财都消失
“电影投资”市场上的一些乱象,导致普通人想要花钱投资电影,风险重重。这些风险,有电影上映遥遥无期、钱财蒙受损失的可能,更有项目连合同文件的公章都涉嫌伪造,一般人很难鉴别。
钱和人“消失”的风险,是最常见的。涂明在2018年9月转账“投资”后不久,问过一次电影项目的进展,当时对方回复说正在筹备。而在2019年,当他再次询问对方公司工作人员,却发现自己竟然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删除了。这直接导致他投诉和反馈都十分艰难。
“2019年9月,在广州某影视有限公司投资了一部电影,后来一直没有上映,交涉后答应退款,但现在客服电话已打不通。”另一名被骗者也有着类似遭遇。非但公司电话打不通,连当时与其打交道的“销售人员及总监也离职了……”
周强义“投资”的经历,更让人感到后怕。当初,他之所以会果断选择报警,一方面是由于电影上映后迟迟没有动静,自己开始怀疑;另外,自己也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该电影方委托发布的一则律师声明。声明中清楚表示,有公司冒用该电影联合出品方、联合投资方等名义,开展与该电影相关的宣传与融资业务,且私刻委托人印章并伪造虚假电影合同……
记者联系上该声明律师,其确认律师函函件为真。“电影与某公司没有任何投资关系。建议你抓紧时间报案或者找律师向对方主张维权。”该律师表示,此前向周强义融资的公司出具的文件合同中印章是假的,没有某电影的投资身份。
周强义还透露,自己报案后,也找到十多位“投资”该电影的被骗者。“我也想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和办案机构对投资电影这个领域有更多监管。现在一些所谓中介公司、所谓联合出品公司鱼龙混杂,有点肆无忌惮。”
提醒
投资电影回本的不超两成
“对影视作品的投资成为热门,并不是这两年才产生的。这背后有中国电影票房崛起的因素,也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金融模式的创新等因素,但影视作品的投资其实是比较有风险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资深影视文化问题专家孙佳山说,最低层次的骗局就是纯经济层面的诈骗,当然这种一定会打着各种旗号,甚至穿着主旋律作品的外衣来诈骗,让老百姓防不胜防。
孙佳山表示,重大历史题材、大IP影片以及大明星、大导演参与的影视作品等,一般都有自己的融资渠道,基本不会也不可能面向普通老百姓融资,更不会用众筹这种方式。“即使真有面向社会和散户融资的影视作品,从片子本身的剧本创作、拍摄到制作、发行等,都一定有严格的法律文件证明和清晰的商业流程。”孙佳山说,真要投资影视作品,都不能靠一些PPT、PDF、图片文件来说明,而要看有无拿到相关金融资质等,是需要相应牌照和许可的。“当然,还要看投资回报率,凡是超过国家法定上限的,都是骗局。”
孙佳山提醒,影视行业的利润率其实并不高,也大致遵循“二八定律”。“比如100部影片里,能够回本的不超过20%。不是说票房高、收视率高,就一定会赚钱,尤其电视剧更是这样,叫好未必叫座。”他表示,普通老百姓很难有资源和条件,去判断、鉴别影视投资背后的种种风险,千万别被忽悠了。本报记者 李松林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