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财经3月14日电 (石睿)“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明确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从劳动者个体角度讲,每个人的就业意味着新增个体生产和服务,以及个体劳动收入;个体就业汇总起来,形成了新增的产值,从而贡献于GDP增长。而就业的另一端联系着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收入和消费。因此实现就业目标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消费生活目标的实现。”
中新财经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推出“两会经济观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迟巍在接受专访时如是分析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率目标的关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迟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供图市场化方式解决新增就业人数增加的问题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对此,迟巍认为,除了宏观层面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就业问题也需要运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就业岗位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只有紧密跟进新经济带来产业、工作岗位的变化,满足企业新的用人需求,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就业,从而不仅可以保证短期就业目标的实现,还将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的发展。”
灵活就业需要新型平台撮合劳动供需
她还强调需要进一步开拓灵活就业的方式,挖掘灵活就业的潜力。现在“斜杠青年“等新现象可以说是对工作岗位的一个重新定义,就业不一定是被雇用,可以是自我就业;劳动关系也不一定是只与一家单位,而是可以多家单位。每个劳动者有各种聪明才智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意味需要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
“从企业角度讲,因面临着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企业也需要灵活的用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灵活调整用人的岗位和工作量,这也意味灵活就业的方式与企业用人的需要是匹配的。”迟巍分析。
她认为,灵活就业模式下,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面临的最大的难点就是信息不对称性,尤其是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需要有就业平台能够及时的进行发布,而人才供给端也需要能够通过就业平台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从而才能迅速反应,填补这些新增灵活就业的工作机会,因此,需要新的就业平台来发挥就业信息发布和撮合的作用。
“除了发布信息和撮合,针对灵活就业的新平台还需为双方提供大量保证性服务,如收付款、缴税、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等。” 迟巍建议从社保角度配套、支持灵活就业,零工社保缴纳、员工更换工作时社保的转移、以及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连接等方面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以及更加方便的缴纳方式。
推动数字技能培训以满足新兴工作岗位需求
技能培训也是促进就业的有利助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精准的就业培训可以帮助人们迅速的调整职业技能,满足新工作机会的需要,从而实现就业。” 迟巍说。
迟巍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就业市场新机会是非常可观、变化也是迅速的。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就业市场里面大概30%、面向应届生(0-3年工作经验)的就业者、在招聘岗位都要求有一定的数字技能,这些数字技能并非是简单数字技能,如办公室软件、而是要求数据分析技能。
因此,她建议可以在高等教育课程或者职业教育中增加数字技能的培训内容,这些培训内容宜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数据,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如分析销售、保险、采购数据,帮助求职者掌握针对这些商务场景做出更优决策的技能。(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