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网红村“千村一面”如何提质升级?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题:网红村“千村一面”如何提质升级?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马佳佳
新疆天山脚下的塔村,雪山、草原如诗如画,球形星空帐篷散落其间,宛若“世外桃源”,是不少游客自驾游必去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速,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网红村”,惬意的田园慢生活,正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乡村。
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这不仅表明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还引发了乡村旅游如何提质升级的思考。近期中新社两会直通车栏目走进位于新疆、陕西的美丽乡村,跟着全国人大代表和权威专家一起寻找答案。
乡村旅游成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春节,包个小院过大年成为新时尚。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越来越多人愿意到乡村度假。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用一组数据表明了乡村旅游的红火: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占据中国旅游市场半壁江山。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居民也成为乡村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春节期间国内出游达2.51亿人次,其中38%是乡村居民。
乡村旅游的形式也日趋多样。“乡村游不只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摘,如今,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全部发展起来,有的地方还出现‘洋家乐’。”戴斌表示,游客有需求,供给有创新,政策很给力,乡村旅游迎来了最好的时期。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冯乐平,是北京庞各庄远近闻名的“西瓜女王”,她辞职创业数十年来,深耕在瓜田陇间,从西瓜种植到科普教育再到观光采摘,不断拓宽产业范畴,用创意吸引了大批“吃瓜群众”慕名而来。
如今,冯乐平的大棚西瓜已经从平面栽培变成立体栽培,从大果型西瓜到小果型西瓜,从人工挑选到智能挑选,还开发了西瓜创意产品、衍生产品,印字瓜、盆栽西瓜等特色产品,每年可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在冯乐平看来,乡村旅游是一种融合的产业,要更加多元化发展。
“千村一面”?民宿要姓“民”
不过,在乡村旅游火爆的背后,也面临着“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如何提质升级?
戴斌认为,要实现“千村千面”,应从文化、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入手,既要继承发扬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还要推广“嵌入式发展”,民宿要姓“民”,避免过度商业化。此外,还要植入现代时尚文化要素,用科技驱动。
位于新疆天山脚下的塔村,就凭借特色旅游从落后贫困村变成网红旅游点。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天山托木尔·塔村景区总经理陈瑞波介绍,塔村建设了滑雪场、彩虹滑道、云上栈道、餐饮步行街、星空帐篷、全景玻璃屋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了100余处网红景点,民宿床位达到260个。
“发展旅游后,村民的住房、交通、通信条件都变好了,农民思想开阔了,村容村貌更美了,收入也比较多了。”塔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吾买尔·吐尔迪说。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也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子。陈仓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齐馨悦介绍,陈仓区大力促进一二三产高效融合,推动“产品+”升级,让苹果、花椒、核桃、木耳、蜂蜜等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还兴建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示范村,可以休闲采摘,垂钓,品尝特色农家饭,亦可体验传统文化,吃住行游购都充满了浓浓的地域风情。
“乡村旅游仅作为休闲观光地远远不够,未来要打造乡村休闲度假综合体,让乡村成为高品质的美好生活空间。”戴斌说。
让离乡变返乡:乡村旅游人才是关键
发展乡村旅游,人才是关键。如何让离乡变返乡,让乡村旅游成为创新创业的舞台?戴斌认为,要发挥本地村民、企业家的积极性。还要提升年轻人的生活品质,提供高质量就业,建议推广驻村艺术家制度和专业志愿者制度。
“要创造新的、能够留得住、坐得下来的一种空间。”冯乐平说,要让年轻人留下来,社会力量和参与者要加大投入。(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