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中国新闻》报报道,“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贡献了70%技术创新。面对前沿科技研发提速的国家战略,他们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云集众多高新科技民营企业。从这里,可以一窥“未来中国”的模样。
钢铁成“侠” 想让机器人上太空
与很多科技园区地处城市远郊不同,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农科院西路6号,属于城市核心地带。进入园区,中心主楼矗立,四座辅楼成排。根据规划,中心将通过整合北京全市机器人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创新主体资源,逐步打造成为总占地面积达5万平米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张锐和他的钢铁侠科技刚搬进园区不久。走进公司,记者发现,这里并不像办公区,更像试验场。家庭、交通、赛道等多个模拟应用场景占据大部分实验场地,几台摆满测试设备的工作台就是工程师们的舞台。
2021年,张锐实现了创业的第一个小目标,公司活过了5年。而且,他正在实现另一个大目标,让机器人上太空。
去年3月,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国家机器人宇航员项目——空间仿人智能操控系统项目,将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扩展到航天领域。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谈到钢铁侠这个名字,作为公司创始人,1989年出生的张锐对《中国新闻》报表示,他们渴望成为电影中的斯塔克工业(注:超级英雄电影角色钢铁侠的公司),制造出最先进的机器人,但对于中国人来说,“侠”字还具有更宏大的意义。
“电影《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出舱维修卫星时,不幸被陨石击中。如果有机器人宇航员替人出舱,人会安全很多。”张锐说,人类宇航员太空生活时间已达到极限,机器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均有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宇航员的研发项目。
2015年,张锐从国家科研院所离职,创办了钢铁侠科技。张锐说当时并没想得太远,只想先活过5年,因为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无穷无尽,机器人事业值得一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接力研究。
如今,在钢铁侠科技成立的第七个年头,公司除了拥有双足大仿人机器人,还研发了可移动智能机械臂、可移动双臂协作机器人、无人驾驶竞速车、无人驾驶线控底盘、服务机器人等十几种产品,并被评选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获“中国最佳特种机器人”“中国商用机器人最佳品牌”“技术突破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起草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6项。
“公司能做到现在这个规模,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在张锐看来,如何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持续扶持。
创业之初,没有产品,投资机构不敢投。“早期中关村园区给的补贴很多,北京市科委等机构也提供研发专项资金,经信局有推进产业集成配套政策。”张锐说,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研发出初代产品,这才有后续投资资金进入。
观察整个创新创业生态,钢铁侠是一个梦想成为现实的缩影。据官方数据,2020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2.6万家。截至2020年底,中关村拥有创业孵化机构约200家,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超700家,创投机构近1400家。
“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是前沿行业,如何创造出大规模商用的应用环境,需要大量的探索和试错。”张锐说,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更需要资金的稳定支持,“波士顿动力成立于1992年,30年没有销售收入,但依然能以公司的形式专注研究,这种创新环境如何营造,值得我们去学习”。
钢铁侠科技第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可完成行走、舞蹈、倒水等多种任务。图为机器人倒水(企业供图)民营造星人 “让客户自己用卫星”
“我到底在干啥?我妈原来不知道,现在她也懂了。”谈到民企对中国航天产业贡献,千乘探索董事长苗建全开玩笑地说,“我们拉低了整个行业的认知门槛”。
2019年8月17日,千乘探索首发卫星“千乘一号01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捷龙一号遥一火箭成功起飞,进入54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这颗卫星具备遥感通信双功能,可实现2米分辨率的对地成像。
回想起这个时刻,苗建全感慨,“这一年,中国有42次航天发射,对应42次主任务,我们就是其中的1次。也就是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千乘探索占了整个中国航天主任务发射资源的1/42,可以感受到国家对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视”。
作为千乘探索的创始人,苗建全的成就感不仅源于让公司拥有自己的卫星,更是因为他们创新性地提出“遥感+”服务体系,探索出商业卫星应用的新场景。“我们可以向用户开放卫星控制权,直接控制过顶卫星执行成像任务,并将数据实时传回移动地面终端,从发令到出图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苗建全介绍,千乘探索可提供卫星遥感图像采集与分发的互联网全流程服务,实现非专业用户一键下单。
“马斯克造一颗卫星的成本可控制在50万美金,这得益于美国完善的航天产业链。”在苗建全看来,中国民营企业进军航天产业的最大作用就是扩展应用场景,沉淀技术和资金,完善本土民营航天产业链。
自2015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航天领域以来,以商业火箭、卫星为代表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200家,其中约有90家聚集在北京。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政务号“海淀官方发布”公布的资料,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以航天城为核心,集聚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等科研机构和包括干乘探索在内的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了涵盖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卫星运营、“通导遥”应用全产业链生态。
“民用航天,这片蓝海太大了,但对于民企来说,距离产业爆发时刻还有一段距离。”苗建全解释,航天产业前端门槛高,卫星、火箭这些供给侧资源达到一定的量,后端企业才能展开手脚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太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苗建全说,航天产业是伟大事业,但终究是要为人服务,对于民企说,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积累技术,沉下来练好内功,迎接那一片蓝海爆发时刻的到来。
博雅辑因的实验人员正在进行细胞单克隆挑选。(企业供图)辑因治病 “试”出一个未来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20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区域,如今已变成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地。园区已入驻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华辉安健、博雅辑因、万泰生物等500余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初步形成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聚集态势,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也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博雅辑因CEO魏东在跨国企业工作20余年,拥有癌症、阿尔兹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及遗传等疾病领域多种创新药的研发和管理经验。
2021年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博雅辑因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研究产品ET-01的临床试验申请。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研究产品。
今年2月,博雅辑因科学创始人、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实验室在顶尖科学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文介绍RNA单碱基编辑技术LEAPER的升级版本,称其大幅提升了体外和体内编辑的效率和精准性。
此时,博雅辑因已经站在了世界生物医药科技的最前沿,下一步怎么走?
魏东形象地说,当魏教授实验室研发这个RNA碱基编辑技术时,是直接与国际科学家同台竞技,看谁能最先做出来。“现在做出来后,就是我们和国际顶尖企业的比拼,看谁能够最先把它转化成治病救人的疗法,往前怎么推进,他们没做过,我们也没做过,这是全新的领域。”魏东说。
技术层面上,博雅辑因部分自主创新的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魏东看来,在成果转化层面,美国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生态仍然具有很大优势。
“中美生物医药产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态建设上,英文叫cluster(集群)。”魏东说,美国创新药研发分布基本集中在10个clusters,其中两个较大的区域是旧金山和波士顿。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基因工程产业刚起步,最先出来的生物科技公司基本都起步于这两地的众多名校。后来这些公司经历了行业的起起伏伏,但人才、经验和资金都在这里沉淀。如今,美国生物科技85%以上的人员、投资和产出都在旧金山和波士顿。
“美国目前已有十余家基因编辑公司上市,中国一家都还没有。”魏东举例说,过去一年多,美国新兴基因编辑公司A轮或B轮融资可达一两亿美金。中国公司的A轮融资是1亿或2亿人民币,双方差距还是很大。
如何培育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生态?魏东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当基因编辑这种前沿科技行业兴起时,能不能由政府主动促成一个cluster,依靠足够基础科研,提升成果转化的能力,引导产业链上下游本土发展”。
事实上,近两三年魏东也感受到中国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生态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院愿意与我们合作,探索如何利用我们的技术来帮助病人。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我们的临床申请后,对于后续的沟通,双方非常畅通。”
魏东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基因编辑疗法这个前沿领域,鲜有过去的经验可以参考,“我们必须自己往前摸,相信国家也会在这个领域下功夫”。
为基因编辑这样的前沿技术铺路,北京产业政策下足了功夫。2021年11月,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指出,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生命科技研究。同期,《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核酸和质检测、新型抗体技术、基因编辑等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产生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原创发现,建立重大疫病、疑难罕见疾病精准诊断和突破性治疗方法。
在这两份着眼于北京市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中,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应用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国家布局重要科技领域发展,一定要有民营企业参与,因为他们能够把技术向各个方向转化。”魏东说,正如现在的基因编辑,没人事先知道哪种技术会成功,必然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去试错,试出未来的方向。“博雅辑因目前拥有四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朝四个技术方向走,因为不知道哪个技术方向会成功,如果四个平台都成功了,我们自然是非常高兴。”
下一篇:“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