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全国绿色消费积分制度,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建立本地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兑换商品、折扣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局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再次被明确提出。6年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研究建立绿色消费积分制”。
与此同时,该《实施方案》还提出,鼓励各类销售平台制定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激励办法,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直接补贴、降价降息等方式激励绿色消费。鼓励行业协会、平台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共同发起绿色消费行动计划,推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产品和绿色消费场景。鼓励市场主体通过以旧换新、抵押金等方式回收废旧物品。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国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全国碳市场也正式开始上线交易。随着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渗透,如今的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也有了更大的推广动力和经验基础。不过,统一的标准和适用的方法学,仍然在摸索,期待更大的突破。
绿色消费实践
2017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组建的《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课题组在一系列科学、系统、定量化的研究后,得出一条结论:“调整消费需求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中国科学院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告诉第一财经,改变消费行为是件长期的事,从企业低碳产品的生产,延展到鼓励消费者的行为参与,以改变产品的最终去处,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建立绿色消费积分制度,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机制增加吸引力,在深圳、成都等城市已展开了探索实践。
就在一周前,政府碳普惠项目“泸州市‘绿芽积分’”案例被列入福布斯2022年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该项目由微众银行提供区块链开源技术支持,由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绿普惠”)运营建立;应用区块链技术让碳减排数据的发行、分发等过程公开透明,实现个人、企业、政府碳账本有效链接的同时,通过奖励绿色环保举措来推进消费端的碳中和,鼓励当地市民参与碳中和。
绿普惠总经理陶岚对第一财经表示,“绿芽积分”项目让个人的每一次绿色行为都被记录,围绕与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相关的多个积分场景,科学量化了消费者的每一次绿色行为。
泸州市生态环境副局长赵晓琼告诉第一财经,“绿芽积分”项目自2018年推行至今,已整合当地60多家企业、7家高校、5家社会团体参与其中,注册使用人次7万+,覆盖受众超50万,每天日活跃2000多人,已产生844万的积分兑换,累计减排37.2吨。在过去的几年里,苏州、南京等地也在与他们对接,试图在绿色消费积分和消费者减碳领域复制相关经验和模式。
陶岚举例说,在浙江宁波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村民也可以拿着“绿色存折”陆续前往兑换。根据规则,凡是垃圾分类做得好或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都能在“存折”中增加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可用来兑换陈醋、大米、肥皂等生活用品,还能兑换健身器械使用券、家庭医生和健康体检等服务。
最新的绿色行为案例,莫过于正在进行中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碳普惠项目。作为项目服务方,陶岚表示,这个项目的实践取得了几项成果,包括:通过科学且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适用的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算法,确保减排量数据及碳积分发放的客观、科学、有据。同时,用统一的算法量化用户的碳减排行为,让用户清楚知道自身参与行动中的减排贡献。这一量化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申请成为团标。
这也是碳普惠首次被纳入冬奥这样的大型活动中,量化了这类大型活动在带动全民参与减排方面的实际贡献,也积累了引导全民参与低碳生活的经验,为今后举办低碳奥运、绿色奥运奠定了科学的数据基础。
此外,2021年11月正式发布实施的《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深圳将构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构建品牌显著、吸引力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探索以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减排行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深圳的《方案》提出,到2021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完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建立碳普惠商业激励机制;到2022年,搭建碳普惠统一平台,逐步实现碳积分与碳普惠减排量的联通兑换,以及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和收益反馈,初步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普惠运营机制;到2023年,完善碳普惠体系,基本形成规则流程清晰、应用场景丰富、系统平台完善和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
方法学仍是挑战
在越来越多地方的探索实践中,绿色消费积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仍然面临挑战。
蒋南青表示,目前的绿色消费实践,主要还是集中在出行等不需要产品介入、只需要消费者参与的场景应用。这类场景仅需要通过共享即可提高资源效率,因此减排量计算较为成熟。而在涉及绿色消费产品减排量上,计算方式更为复杂,目前还有待在方法学上形成突破。
同时,目前多地进行的碳普惠示范项目,还主要基于政策性推动,并不是按照碳市场的方法学去设立的;积分更多是象征性的激励机制,由于计算方法不统一,并不能真正形成可用于交易的碳普惠市场。
蒋南青认为,消费者个人的碳减排量微小且分散,碳普惠市场的减排量未来需要和CCER(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打通,让企业能够购买个人消费者实现的减排量,从而让个人的价值贡献给企业,在碳市场上进行抵消,从而形成足够大的激励来改变消费者行为。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和2030年促进绿色消费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 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