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如何保障?上海明确将以相关平台企业为重点,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求平台优化算法原则,禁止平台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遏制“以罚代管”。
13日,上海市人社局发布消息称,沪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健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特别是灵活就业的重要方式。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
2021年,上海正规就业人数1084.5万;新增就业岗位63.51万个,超出50万个的目标。上海市人社局局长赵永峰表示,这份成绩单得益于灵活就业规模的不断增加。通过灵活就业,上海已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难以简单纳入中国现行劳动法律调整,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长期从事职工维权、劳动争议处理及研究。经过调研,陆敬波发现,近五成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认为“扣减收入或罚款”是与单位之间“最容易发生的争议点”;灵活就业者的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足,过劳情况普遍,最亟待解决的便是劳动安全保障问题。“建议采取有效阶段性举措为新形态就业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法补足监管空缺。”
“平台用工的劳动关系日益不和谐,不利于处于弱势的劳动者,最终平台企业、平台经济也无法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持相同观点。她认为,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维护、社会保障问题严重,平台用工契约不平等、平台从业者基本社保缺失、平台用工去劳动关系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赵永峰表示,灵活就业当前仍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基于此,上海在去年推出相关政策基础上继续加码,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动态监测,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
当天发布的《实施意见》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要求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主体责任,对符合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承担相应责任。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与合作企业依法承担各自的用工责任。企业以非劳动关系的名义用工,但符合劳动关系特征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受劳动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短板,《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社会保险经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措施。
接下来,上海将依法稳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权益保障工作,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