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月28日电 题:广州增城丝苗米:从濒临绝种 到“逆袭”成现代农业名片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增城区朱村街万亩农业现代化产业园看到,一座充满田园风情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坐落其间。
增城丝苗米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戊戌年(1538年)《增城县志》。另据清嘉庆庚午年(1810年)版《增城县志》记载:“增城白水磜(今朱村白水山)产丝苗米,谷粒细长,饭软香醇,属岭南极品,入贡品之列”。目前研究表明,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便是位于朱村白水山栖云寺旧址前约2亩的沙质浅脚田。
在长达近500年的栽培历史中,增城丝苗米也曾一度濒临“绝种”。在这一场挽救与传承增城丝苗米的行动中,以宋东海为代表的农业科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70年,25岁的宋东海来到增城新塘农科站工作。彼时,增城传统的高脚丝苗米由于秆高易伏产量低,品种不断退化,种植者越来越少,在大田里的种植几乎销声匿迹。这一现象让宋东海感到十分惋惜。
怀揣着“改良品种让丝苗米产量提高”这一美好愿望,宋东海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丝苗米选育种生涯。他先后培育出育成“桂野占2号、3号、10号”,再利用含有野生稻血缘的桂野占与丝苗品种杂交,育成新的野澳丝苗、桂野丝苗、增野丝苗、七野丝苗等“野字号”丝苗品种。
增城朱村街白水山栖云寺旧址前的梯田(翻拍资料图) 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其中,他在1990年选育的“野澳丝苗”填补了遗传育种的空白。伴随着丝苗米的涅槃重生,宋东海也成了人们口中称颂的“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
事实上,除了宋东海,增城丝苗米选育种漫漫长路上,还有更多传承人的名字值得被铭记——高级农艺师张绍春、汤达安、李晋云、姚建秋......
2004年,增城丝苗米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了增城农业现代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5G智慧稻场……近年来,随着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各个项目陆续兴建,增城丝苗米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增城区以创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为契机,致力于生态种植及数字农业打造,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智慧+”的融合发展,建成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农旅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以增城丝苗米为主导产业的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了启缘生态农业、科旺实业、友粮粮油实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园发展。
广州增城区朱村街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增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记者走进科旺丝苗米种植基地看到,田地间种满了油菜花。油菜花不仅供游客欣赏,也将作为今年3月早稻的有机肥。“这种生态循环的种植法,既适合丝苗米的生长,也有利于提升丝苗米的品质。”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区向军表示。
“我们开展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园区稻田上安装数据监管系统,对禾苗的生长情况、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控。”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增城丝苗米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如今,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朱村街龙岗村、南岗村和派潭镇派潭村三大规模连片标准化现代种植区。据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增城区丝苗米种植面积约12.32万亩,年产量约4.32万吨,产业链总产值约20.4亿元。(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