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2月17日电 (记者 张添福)用青稞、酥油搅拌而成的糌粑,是青藏高原藏民族食用千年的传统主食之一。如今,一粒寻常的青稞“走进”实验室和企业,颇具科技范。
青稞在青藏高原种植历史达上千年,是当地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势作物,青海省青稞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
17日,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青海华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的“青稞健康功效机制及活性保持关键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进行评审。
据悉,上述项目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海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四个项目的联合攻关成果,项目始于201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群等担任研发人员。
由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担任主任的评价委员会称,上述项目筛选出了适宜加工的青稞品种,阐明了10%碾减率青稞具有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堆积作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护回肠绒毛完整性,减轻结肠炎症反应的作用。
此外,上述项目还开发了保持青稞β-葡聚糖活性的新型青稞脱壳机,形成了高β-葡聚糖含量的预混合粉复配技术。
针对中国民众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富贵病”,据沈群介绍,该项目开发了青稞米糊、青稞麦粒茶、青稞挂面等系列健康新产品,并开展了慢性病预防的系列功效评价与膳食干预研究,产品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和控制体重的作用。目前,多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记者梳理近年来研究成果发现,科研人员不仅开展青稞功能成分和生物活性等理化分析,还创新性开发青稞发芽食品、免煮青稞面条、青稞麦片等,并获一系列发明专利。(完)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