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智能制造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或意愿不强或能力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相关部门应提供稳定、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在装备更新换代、自主创新研发、制造系统搭建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
针对国内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雷军代表认为,应推动建立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一流高校协同研发机制,组建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高性能的新型传感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智能部件,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完善鼓励政策,支持制造产线及系统的研发、升级与拓展。
智能制造发展速度快、横跨领域广,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很高。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是职业院校毕业生。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行业发展还面临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企业参与办学意愿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拓宽职教学生就业渠道。“希望通过政策扶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支撑‘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杨元庆代表说。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大意义。
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导体显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型显示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然而要想实现从显示大国向显示强国转变,仍需努力。在下一代新型显示领域,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国外企业依然具有较大优势,中国企业仍在追赶中。”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建议,要以技术创新驱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加快形成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应加强产业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支持行业开展国际交流,争取和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李东生代表透露,包括TCL在内的国内主要显示面板企业,正在积极推动将OLED的生产工艺从传统的蒸镀改为喷墨打印(印刷工艺)。后者将大幅减少材料耗损,同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低。未来,在大屏幕领域,印刷OLED凭借其成本优势将占领一部分液晶高端产品市场。
近年来,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备受关注。尤其是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被视作我国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仍然面临着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产业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人才短缺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认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涵盖范围较广,可以在国内重点扶持几家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的合作力度。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值90%以上来自第一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属于超前投资。“要合理配置半导体领域资源,攻关关键产品。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将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王文银委员说。
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据、信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使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技能提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实体经济中的开发、采购、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将产生海量数据。数据与资本、劳动力、知识等结合,也会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价值产生倍增效应。
“当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据跨境流通等规则层面上的挑战。”朱永新委员建议,要加快制定数据的交易规则,完善数据权属界定、研究数据开发以及流通标准,充分发挥数据的创新引擎作用。同时,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平台竞争政策,以支持平台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原则,营造竞争有序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持续融合渗透,产业数字化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建议,要按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路径,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是关键。徐晓兰委员建议,要将技改资金从针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投入转向对提升产业基础数字化水平上来,分阶段、分行业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体系化建设,构建工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工业数据汇聚能力,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李芃达、刘瑾、李景、李苑、马春阳参与采写)
上一篇: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下一篇:用户如何处置“沉睡卡”?
责任编辑:FRT136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