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渭河之咸阳湖春色。资料图片
天生一水,纳川容溪,啸吟向东,奔流不息。这条一路挣脱崇山峻岭、收河携峪的水,便是渭河。
在陕西,她横穿坦荡如砥的关中平原,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了陕西64%的人口,支撑起65%的生产总值,孕育形成了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奠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被关中儿女唤为“母亲河”。
渭河润泽“八百里秦川”
善治秦者先治水,而善治水者先治渭。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渭河综合整治,一场关系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串起关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会战拉开帷幕。388公里的渭河两岸,100多处建设现场,数万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昼夜奋战。经过数年治理,白居易诗中“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的美景得以重现。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从创造文字符号和彩陶文化的半坡先民,到迎春祓禊的笑语欢声;从太公钓鱼的风云际会,到渭城朝雨的感伤离别……渭河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渭河的苏醒与三秦大地的勃兴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沿着渭河一路西行。如今,作为“关天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纽带,渭河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
在渭河宝鸡的“百里画廊”,沿岸“千亩荷塘”“万顷芦荡”“十里花海”等美景成了休闲观光的目的地,与之配套的还有金钓休闲民俗村、霸王河秦皇园、眉县滨河新区、岐山民俗生态游乐园、六川河民俗村等十大休闲区。
渭河与陕西,经历了从疏离、漠视到共生、共荣的转折。如今,渭河陕西段如凤凰涅槃,一个新时代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安澜水清带来百业兴旺
“下雨岸上路难行,洪水来了没收成”,这是曾经的渭河带给两岸群众的最直接的感受。
地处渭河下游的华阴市华西镇友谊村,是上世纪90年代三门峡库区搬迁移民村。在渭河综合治理前,一到汛期,生活在渭河边的人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逃水”行动。如今,在友谊村向北的方向,已筑起高大坚实的渭河堤防。
“汛期再也不怕洪水涌进村子,淹没庄稼、房屋了,现在堤坝修这么好,我们都能睡个安稳觉,心里很踏实。”友谊村党总支副书记石胜华十分感慨。
陕西启动历史上投资最大、规模空前的水利工程——渭河陕西段全线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资超246亿元,建成堤防工程700多公里,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30万多亩。经过近7年的治理,渭河全线防洪能力大幅度提升。如今在陕西省多地,渭河已经连年安澜水清,而渭河两岸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也给当地群众带来福祉。
水安澜,人安居,临河而居的村民不再担惊受怕。他们盖新房,兴产业:“你看这里的一片片大棚蔬菜,就是我们村里人的‘钱袋子’。”说到这里,石胜华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从怕水拒水到亲水近水,从背水而居到向水发展,根治水患、改善渭河环境的目标逐渐变成现实。渭河不仅从水患变水利,更从水利变“地利”。
沿河城市因水而兴
“能够想出修建蓄滞洪区的人真是高人,你看这3000多亩的水面,真让人感觉置身江南水乡一般,怪不得来玩的人这么多!瞧,我们村附近的农家乐多红火!”站在波光粼粼的罗敷河蓄滞洪区旁边,华阴市罗敷镇武旗营村老党员郭民主喜不自禁。
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病愈”后的渭河,让两岸的百姓靠水吃水,打鱼、种莲菜、开农家乐等产业丰富多彩。沿河而生的城市,也因水而兴。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保障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形成了产业聚焦效应,高新区、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区等一批高效农业和低碳环保产业以及傍河小城镇等开始沿河而建,8个沿渭重点小城镇建设也已经启动。
眉县县城向渭河边靠拢,县城面积扩大了5.6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渭南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渭南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生态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休闲产业建设等相结合,形成关中最长的沿河生态带、经济带。
渭河,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黄金地带。借渭河美景,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美食娱乐、拓展训练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正在蓬勃发展。沿线各市(区)因渭河而构成统一的生态整体,生态、经济、社会、环境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水清景美人欢笑
初春的渭河湿地,芦苇摇曳,百鸟翔集,摄影爱好者韦洪和同伴在人群中忘情拍摄。“从过去的乱石荒滩、浑水横流到如今的鱼翔浅底、鸟语花香,这一切都得益于渭河综合治理的实施。”韦洪回忆道。在多年的拍摄中,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波澜壮阔的渭河变迁史。
如何在治理中使生态修复、治污减排和防洪安澜兼顾,一直是渭河沿线各地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大鸨、黑鹳、灰鹤、大天鹅、白琵鹭、黑鸢等中国珍稀濒危鸟类和水禽多次在陕西渭河湿地被发现。专家表示,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让渭河成了濒危鸟类和水禽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以前水又脏又臭,根本不会来。现在水清了、景美了,一有时间就喜欢来河堤上遛遛。”夕阳西下,赵香香和老伴正在渭河边散步。河堤上,婚纱拍照、散步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像这样的生态景观建设,在渭河沿岸还有很多。据了解,仅渭水西安南岸已经建成的人工湖达20多个,新形成水面8万余亩,灞河湿地、幸福湿地等新增绿化面积2.39万亩,为西安城区居民人均增绿3.52平方米。
2016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渭河生态区,涵养水源、保护水质、恢复生态,对渭河进行系统保护。渭河正变身为横贯关中的最大生态公园、最美景观长廊和最长滨河大道。渭河治理,是陕西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作,打出了一套融人文、经济、生态、旅游、城市于一体的“柔性治水”组合拳。(王姿予 黎 鹏)
上一篇:国家博物馆正式取消纸质门票 观众持身份证即可直接进入
下一篇:最后一页
责任编辑:FRT136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