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非遗传承,有喜亦有忧

非遗传承,有喜亦有忧

   2017-05-07 21:16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吴小锦和吴东洋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画的传承人,此次依靠两幅通草画作摘金夺银,让这张石狮的“非遗名片”扬名于外,着实令人骄傲。但喜中亦有忧,忧的是目前还有许多非遗存在传承无力的窘境,非遗保护和传承不容乐观。

  数十年来,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在过去那个没有互联网、文化生活匮乏的时代,通草画、舞狮、南音等民间传统文化技艺曾是老百姓们日常生活的缩影,但时至今日,它们渐渐沦为“遗产”。尽管近年来社会各界在传承和保护上作了诸多努力,但消亡的风险依旧存在,甚至面临着“慢死亡”。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消亡都有迹可循。事实上,很多非遗面对的危机,本质上是源于不能满足群众急剧变迁的文化生活需求。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传统文化、技艺因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失去群众基础,而消逝在岁月长河中。现如今尚存的,什么时候会步其后尘,谁都不知道。要想重新激发其生命力,需要让其与群众需求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其回归生活、接轨现代。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有心人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要懂得借助新科技、新舞台、新市场、新兴的传播方式,依靠新创意、新思路、新渠道、新模式,实现活态传承,做到让“遗产”保值,直至增值。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避免操之过急。心态不能浮躁,目光不能近视,不能唯利主义,万事只从经济效益去考虑,要更多地看到非遗为社会、为人们带来的长远效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