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紫气东来盈天地灵山毓秀孕圣贤

紫气东来盈天地灵山毓秀孕圣贤

   2017-04-20 21:50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紫气东来盈天地灵山毓秀孕圣贤

紫山村鸟瞰图。叶俊忠摄

记者吕路阳

这是一个极富色彩感的村落,有着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紫山。紫山是永泰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终年云雾飘渺,远望似有紫气腾升,因此有了“紫山”的名号。

但是,紫色并不是紫山的全光谱,“绿”和“红”才是它真实的色彩。紫山的绿,绿得让人窒息,而它骨子里散发出的红,则让人血脉贲张,豪情干云。

绿海红豆两相宜

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最让人心动的就是“绿”,绿得出奇,绿得可餐,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在这片茫茫绿海中,大量神态飘逸、清雅挺拔的红豆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红豆杉又名紫衫,紫山村因此得名也未可知,但紫山多红豆杉却是不争的事实,全域红豆杉多达500余棵,且多“群居”。

龙山堂是杨家祖厝。堂前左侧山墩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红豆杉混交林,红豆杉古树有15棵之多。这就是紫山人精心呵护的“风水林”。

1043年,杨家先人杨仪新从嵩迁至龙山,建造龙山堂前,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地理先生环顾地形,比划罗盘,连声称赞“此乃开族福地”。他指着左前方山墩的小树说:“此处若为一片树林,必定人丁逾万,更加昌盛。”于是,杨仪新命人挖掘池塘的泥土堆到墩上,栽下红豆杉、柳杉等小树苗。如今,这里年龄最大的红豆杉已有900多岁了。

后来,人不断增加,有人糟蹋树木,屡禁不止。族长心生一计:叫一个家人入林砍断一根树枝,另一人到族长面前告密。族长立即宴请各户长,宴席中,将那个家人捆绑起来“执行”家法,直到家人承认错误,保证不再入林砍树为止。

墩面上有一棵红豆杉,胸围4.61米,高约18米,两个主枝早已折断,枯萎成洞,三个杈枝挺拔向上,充满生机。杨家先人杨君尹曾赋诗云:“叮咛勿剪败,昂耸万年春”。

墩面东南角,还有一棵由红豆杉和红叶石楠双树合抱的“情人树”,枝枝相连,叶叶相叠,天然合一,见证了紫山人的美好爱情。

志如紫山入云端

紫山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战斗,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退出江西,闽赣省委、省苏维埃随省军区撤离宁化根据地。部队几经周折,克服重重困难与险阻,才摆脱国民党的围攻追击,登上紫山打游击。

随后,敌保安团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省苏维埃主席杨道明指挥省工作团成员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激战中,32名战士牺牲。

1942年~1949年间,闽中游击队黄国璋、林汝南、苏华、毛票等隐蔽在紫山、溪里、蝙蝠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紫山人民积极为游击队转运各种必需品,提供物资、粮食,帮助引路、望风和报信。在此期间,杨信铨、杨银树、杨起梅、杨铨庭、杨文隆等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有诗赞云:军民同心闯难关,志如紫山入云端;面对淫威不屈服,敢将“三山”都推翻。

龙山继美令名传

早在五代后唐,就有杨李两姓的先民到紫山繁衍生息,这里有千年古民居龙山堂、继美堂,有古井、寨堡。走进紫山,千年文明扑面而来。

龙山堂的建筑尤为奇特。门前水池上的曲形步道,世所罕见。该祖厝的龙穴为卧牛形,原没有水池,水牛困山没生气,人丁不旺,后经堪舆师指点,建了水池曲道,化形水牛卧池,曲道为牛腿,自此,灵气大作,子孙兴盛。

龙山堂保留着一副祖传的对联:世维严三合,官签禀四知。“四知”典故,说的就是杨家先人杨震。东汉安帝时,杨震初任东莱太守,举荐其学生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始有政声,后渐贪赃枉法。七年后已任太尉的杨震巡察东莱,王密盛宴款待,并暗送十斤黄金。杨震罢宴辞金,王密告诉他无人知晓,杨震厉声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龙山堂已开辟为闽赣省委旧址。

龙山堂右边有三并连的方井。杨家先祖立位龙山,在龙山堂右侧建了这三方井,水质清冽。杨家后人在井旁立碑,上面镌刻着杨仪新的题诗“二渊凿井流千古,万里思源寄寸心”。

而李氏祖祠位于溪里。李氏先人信公被敇封“七省巡抚御史”后,于宋嘉祐戊戌年拆旧祖厝建祖祠。祖祠门前建有三个不同形式的大埕。大埕名曰“巡按大埕”,下埕为“八卦大埕”,第三埕为“御史旗杆”大埕,埕前立一对双眼穿孔的“旗杆碣”,以示“御史”身份。埕下有一斜坡,用石板条铺成,名曰“下马坡”,据传凡官位不及“巡按”者,必须下马而过。

李氏祖祠还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省委领导人黄扆禹、苏华,闽中特委领导人黄国璋、饶云山、毛票等曾在这里留下可贵的足迹。现在,李氏祖祠修建了“中共福建省委永泰溪里联络站”旧址纪念馆,给祖祠增添了无限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