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林浦小村庄的大传奇

林浦小村庄的大传奇

   2017-01-14 10:43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林浦小村庄的大传奇

林浦村,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东北隅,北临闽江,南靠九曲山,隔江与鼓山相望,有内浦环绕成岛。

金麦子

站在林浦泰山宫高高的门楼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濂江,水波澹澹,宛如一条玉带绕村而过。江上三五洲渚,鹭鸟翔集。也许在我所站立的地方,宋末那个幼小的皇帝赵昰和他的母亲杨淑妃也站过。

他们在仓皇逃奔广东之前,于德祐二年(1276年)避地林浦村。宋末君臣为何选中小小的林浦作为落脚点?人们无数次提到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双脚踏上林浦的土地,走着、看着,答案会渐渐浮上心头。

浩瀚的闽江,自村子东北边向东流入大海,闽江支流濂江则傍着村子的正北边汤汤而行,水路交通十分便捷,这使得它很早就成了航运发达、经贸繁荣的村庄,从而又为村民的读书仕进提供了物质基础。村中尚文好礼、诗书传家渐成传统。优越的交通结合着良好的人文条件,使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在大宋王朝风雨飘摇的末代,站在了历史的风浪尖上。某一天,它迎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人,他们的名字在各类史书、教科书、民间故事里不断出现赵昰、赵昺、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

这帮人从已告陷落的临安,一路急逃,到达林浦,暂时安顿了下来。因宋恭帝已为元军所俘,7岁的赵昰在林浦即位,是为宋端宗。他的母亲杨淑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杨太后。宋末帝驻跸的地方,因端坐于平山北麓,称为平山阁。

由于末宋君臣的意外到来,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可惜仅仅过了半年,元兵就攻破了福州,幼帝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随后的惨烈结局史书多有记载1278年,赵昰病亡,他的弟弟赵昺即位,不到一年,在广东崖山海域,被元军重兵包围,绝境中,为免于被俘受辱,左丞相陆秀夫将国玺系于腰间,背起8岁的赵昺,奋身跃入大海。宋亡。

林浦村的百姓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将宋帝行宫平山阁改为社庙,号称“泰山宫”,宫中所立的神像,暗中一一对应着宋末君臣,人们以祭祀泰山神为名,纪念他们心中的故朝往事。“泰山宫”之名,沿称至今。

泰山宫的入,耸立着令人惊诧的华美门亭。亭顶藻井雍容庄敬,装饰着双龙戏珠与丹凤朝阳的精美图案。宫内,大殿栋梁及墙上壁画皆可观。大殿现在祀着泰山神,前有戏台,左右谯楼。

泰山宫可谓中国最小规模的皇帝行宫。它的东西两侧分别依着总管庙和天后宫。

总管庙门额上石刻“平山福地”四个大字,为宋末(端宗朝)左丞相陈宜中题写。当地人介绍说,总管庙祀奉的是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等护驾大臣。而天后宫号称是一座妈祖庙,但庙中所祀奉的是杨太后。前人有诗“伤心最是濂江水,还绕行宫日夜流。”濂江还是这一江多情之水,泰山宫前的这条路现在依然称做“御前街”。

人们以这样的方式,顽强地留住历史的片鳞只爪,纪念着他们认为该纪念的,无论多少王朝灰飞烟灭,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

走出泰山宫,往东行几十步,就到了著名的濂江书院。它始建于唐末,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存,是福州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书院。朱熹及其学生兼女婿黄榦曾在此讲学。

书院为二层木结构,面积不大,典雅别致。庭前横置一条长长的石护栏,正面和背面分别刻写着“文光射斗”“濂水龙腾”八个楷体大字,笔力苍劲,墨韵沉厚,刻工精湛。庭院正前方立着一个洗笔的大石臼,侧壁镌刻着顾盼生姿的三个字知鱼乐,用典于庄子与惠子的著名辩论,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这石护栏与石臼都是宋代的遗留,简而丰盈,古意盎然。

濂江书院紧邻着一所学校——林浦中心小学,我们很幸运地遇到热心的校长,他带着我和同伴登上学校的六层顶楼,这里是俯瞰泰山宫、天后宫与濂江书院的最佳位置。静静伫立着凝视这一片瓦屋相连的建筑群,一刹那,时光仿佛倒流千年,飞檐翘角、粉墙斑驳间,故事中的各色人等走马灯似的迎面而来……

热情的校长带领我们穿行在林浦村的大街小巷,我们见到了一个非凡的村庄。

高高矗立的“尚书里”石牌坊,中间两根方石柱上刻着楹联“七科八进士传经衍庆;三代五尚书积德流芳”,联中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林氏子弟,在明代七次参加科考考中了八位进士,并自林瀚起祖孙三代出了五位尚书!一个家族在不长的时间里有如此显赫的科举成就和仕宦经历,史上罕见。林浦村原来称濂浦村,也许是因为林氏家族的辉煌,而易村名为林浦吧。村中的林氏宗祠竟有好几处,最著名的是林尚书家庙。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按古制,只有天子、诸侯和士大夫才准许立庙祭祀祖先,普通人只能在寝室简单祭祖。林家因为林瀚子孙三代出了五位尚书,他们又大都担任过帝师或太子之师,所以可建家庙。林尚书家庙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后多次重修。由门楼、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等组成,体制颇为宏伟。大门门额高悬一副横匾,上书“榜眼”两字,为清乾隆年间吏部尚书张廷玉为林枝香所书。林枝香于乾隆二年参加科考,高中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一名为状元),该科考官张廷玉为他隆重题写了牌匾。

家庙大厅里悬挂的进士、文魁、武解元匾多达二十二面。厅内各种楹联十多对,最为著名的一对是“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此联精妙地表述了林氏家族的华彩篇章,并荣登“中华名联”榜。

村中有一座“豪宅”,人们称它“濂浦炽”大厝。这是清末木材巨商林寿熙的故居。这座中西合璧的宅院,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三组建筑组成,中间一组主体建筑属中式风格,左右两边为西式建筑,共有90个房间。大厝用料讲究,主体立柱每一根都匀称壮大,一个人无法合抱。大柱上精雕细刻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宅院内,有相当欧式的旋转楼梯,还有一个225平方米的大客厅,内设壁炉等欧式建筑元素。据传,林家后人在民国时期,还常常在此厅举办盛大的舞会。

林寿熙是个有故事的传奇人物,他是清末重修颐和园的木材供应商,同时,他还捐资修复正阳门城楼。可见当时的林寿熙财力雄厚,且与朝庭的关系紧密。因林寿熙小名“炽炽”,时人称他为“濂浦炽”。

看过“濂浦炽”大厝,校长说,这里的小景点还有三四十个呢!几个钟头走不完。他正在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并选拔培训学生小导游,要让林浦的孩子从小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它深厚的历史积淀,读懂它、更爱它,才能更好更美地建设它。我期待着那一天林浦的小学生导游,带着我走遍这里的角角落落,听他们脆亮的声音,讲述濂水、平山、宋末帝……

眼前车水马龙,村街整饬而繁华;望远处,闽江之滨,平野开阔,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如巨蝶展翅,光芒四射地亮相前方;魁浦大桥、鼓山大桥好似长龙卧波奔来眼底……新时代的大潮,澎湃在这个古老的村庄,新的传奇正以笔力万钧之势磅礴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