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智慧城市遍地开花: 厚积薄发的海信为行业“打样”

智慧城市遍地开花: 厚积薄发的海信为行业“打样”

   2016-12-29 10:54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文/新媒体砖家(砍柴网)

自从2008年前后“物联网”的概念再度兴起之后,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想象就从未停止。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也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趋势,转向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当然还有各类科幻小说为我们勾勒的美好世界。

热门概念下,一时拥趸云集,先后一批企业进军“智慧城市”领域。12月28日,在贵阳举办的海信智慧城市战略落地发布会上,海信与贵阳携手发布了贵阳平安城市建设以来的8大数据,经过数十年年的技术与业务积累,海信正式宣布进军智慧城市领域。

遍地开花的智慧城市,海信又该如何下手,能否为行业带来一股清流?

打铁还需自身硬:利基市场下的进军姿势

任何一个新市场的问世,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原有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外在表象,智慧城市亦不例外。

智慧城市有两大技术架构——物联网与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良好的技术平台为支撑。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可保证信息道路的多维畅通,使传感器在某种环境下相互作用,实现互联互通。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开拓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撑城市管理和居民的增值服务系统。此外,通过物物连接、人和物的连接,物联网为人们的工作、购物、吃饭、娱乐等提供省时省力的方案,实现生活的智能化。

如果说物联网是建构智慧城市的“血管”,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则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脑”。如今,大数据的特点是容量大、品种多,高速度和高价值。这说明:网络的规则已经改变,即网络不再是简单的“数据传输”,更多扮演的是数据“智能”存储的角色,人们从中抽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更好的决策。公共和私营部门对新的业务的洞察、决策以及扩大管理范围都是基于网络数据的分析。

进入行业的硬件筹码搞明白了,我们再来看海信的“家底”。

在家庭领域,海信目前拥有全球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电视平台,2100万互联网电视激活用户数,覆盖超过6000万人群;在数据传输上,海信的宽带接入网光模块连续五年全球市场第一;在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海信拥有15年以上的城市管理和相关服务经验,2012到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的中标额占比42%。不得不提的是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已经默默耕耘了18年,海信涉足光通信产业也已经超过13年。

智能交通做“先遣军”,海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切入智慧城市。

从家庭到社区再到城市,海信由点到面的产业发展逐渐形成合围,以通讯产品和家庭智能终端为入口,海信将以技术联通社区,服务于整个智慧城市。以智能交通、医疗电子、光通信等产业的未来前景和海信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海信进军智慧城市变得“水到渠成”。

“技术立企”的基因,横跨家庭、社区、城市的产业布局,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各板块的协同优势,使得海信进军智慧城市变得“水到渠成”。“擅长以技术创新获取稳定业务成为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发展的独特优势。”陈维强表示,在扎实的技术与业务积累后,海信宣布进军智慧城市领域底气十足。

摒弃噱头概念:实用是检验“智慧”与否的唯一标准

上文中,我们重点分析了企业进入“智慧城市”的筹码以及海信的实力,但是光有实力还不够,这只能代表有能力做好,但是做不做得好还是未知,具体还要看一个企业的战术打法。

从宏观上来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标志之一就是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丰收,企业不仅要获益还要对城市建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智慧城市”,其核心在于运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力量,搭建能对城市居民之需求作出实时回应的城市生活体系。这个被构建出来的“城市”,应该能善解人意地了解你的需求,体谅你的不便。一切回归人性化。通俗的来讲就是老百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在智慧城市落地问题上,海信的具体实施理念一直秉承着“应用导向型”,以实用为目的,打造易用应用,帮助城市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海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已经卓有成效,特别是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交通、医疗等方面。成都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实施,让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下降40%;2012年至今,海信协助贵阳建设“天网”系统一二期工程,10000多个高清摄像头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2016年底,海信再中标三期工程,预计将再建10000只“天眼”,助力贵阳平安城市升级。

作为中国“智慧之都”的贵阳,凭借大数据及关联产业逐渐崛起。“天网”系统建设后,一期项目在一年里为警方提供破案线索6697条,共帮助破获案件2554起,处理交通违法410万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贵阳主干道停车次数下降了35%,排队时间缩短了27%。目前,海信已经在中国100多个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未来将与更多城市携手建设更加“实用”的智慧未来。

智慧城市,不止是智能手机与App,更不止是什么互联网+。我们在被互联网企业灌了不少线上宣传的迷魂汤,但是我们想看到的是线下落地的真功夫。“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牵头,实打实地探索、践行,真正把科技的力量用对地方。拍一两个宣传片来搪塞投资人或上级部门,这算不上什么智慧,唯有将技术落地,让老百姓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实用才是“智慧城市”的初衷与核心理念,在这一点上,海信无疑给行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板间”。

当下的智慧城市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商业想象空间无远弗届

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病人能通过电脑在家“看”医生,政府公务人员可通过在线信息了解民生需求,使政策的制定更接地气……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便捷的智能式服务广受青睐,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促动下,智慧城市星光熠熠。

智慧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产业规模。国际著名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显示,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由2014年的6545.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2665.8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4.1%。

国内,前瞻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达4万亿元。

智慧城市的应用十分广泛,宏观上有智慧能源、交通、建筑、教育等领域,微观上包括社区、保健、酒店管理、航空、零售、娱乐、废物处理等行业。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与应用,智慧城市究竟何去何从?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技术创新为先导,智能电力体系为保障,我国的智慧城市正迈向国际化舞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只是整个“智慧城市”的冰山一角,未来海信将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应急联动、智慧楼宇、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开放共享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上,我们看到海信一直默默踏实前进的脚步与身影。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扎实根基、一环环逐步扩大的生态圈,海信正在以践行的力量,引领着智慧城市建设。

本文被转载1次首发媒体 | 转发媒体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