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正文 >互联网+中医药:大部分公司处于概念阶段,OAO模式或是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中医药:大部分公司处于概念阶段,OAO模式或是发展新趋势

   2016-12-17 10:34   作者:   编辑:郭晴天
字号:T T

文 | 王广龙 动脉网微信订阅号(vcbeat)

动脉网精心策划了细分领域年度盘点系列专题,帮助您快速深入地了解2016年的医疗热门细分领域,一目了然知道各大细分领域的企业现状、热点事件和发展趋势。

2016年2月26日,作为指导未来15年中医药发展方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布,《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纲要》明确指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在科技方面强调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2015年9月19日,张亭栋荣膺“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奖励其在使用中药砒霜治疗白血病上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中医药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不但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也向广大中医患者、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再度证明它的价值。

在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国家也连续出台政策保护中医中药,中医药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16年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 “《中医药法》即将出台”。《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中医药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已有相当的发展,而相比过去,2016年政策和法规层面的引导,将使中医药发展再提速。

不过目前中医药依然处于行业边缘化,话语权较弱的现状中。近两年,互联网医疗发展势头十分火爆,虽然资本寒冬来临,但资本市场依旧舍得烧钱,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几乎已经遍布整个医疗服务链条的各个环节,甚至几乎覆盖了各个学科。与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相比,中医药在互联网医疗早期的发展表现显得相对迟缓。但在即将过去2016年里,互联网+中医药领域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致力与中医创业公司增多,中医类医疗项目不断得到融资,医疗行业巨头纷纷布局。

其实中医与互联网有诸多相识之处。中医创业以服务为主,不依靠大型设备进行诊疗,生存模式更轻。另外一点,中医和互联网根本都是以人为核心,而真正推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正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体贴关照。两种同中有异的行业结合碰撞到一起,又会有哪些神奇的化学反应?

动脉网对国内52家互联网+中医药创业公司按照名称、地理位置、成立时间、融资情况等进行了盘点,数据截止到2016年11月。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中医药相关政策扫描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提出”中西医并重”观念,将其列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五大方针政策之一,从此中医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1993年开始,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工作重心落实到中医药医疗机构管理和中医医师规范上,一些中医药的法律规范相继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2002年,卫生部等七部门在《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中提出中医药参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政策。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卫生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对中医药参与合作医疗作出了政策规定,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和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

    2009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措施和意见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为中医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 2015年 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进行了首次审议。《草案》一旦获得立法表决通过,中国将诞生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

    2016年2月,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明确,要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开展中医古籍文献资源普查,编撰出版《中华医藏》。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

    2016年8月11日,《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这份《规划》首次将中医药行业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的地位。《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中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72亿元增长到7867亿元,年均增长19.92%。

      互联网+中医药融资事件扫描

      2016年3月,中医O2O平台金华佗宣布获得由联想之星领投,天使湾、就医160、启赋资本跟投的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后,金华佗要做3件事,即:完善药品供应链、发力线上推广和构建线下医馆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2016年3月,中医健康服务平台理大师宣布,已获得获3000万元A轮融资,由清科-片仔癀医疗健康并购基金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拓展平台线下合作、市场运营和医疗团队建设、以及与黄太吉合作,深入发展内部孵化项目“第一膳堂”。

      2016年5月,互联网+中医平台甘草医生在“中医的未来”高峰论坛上宣布,已获得完成由岩木草投资领投、鼎尼投资跟投的千万级人民币首轮融资。甘草医生创始人许志良表示,本次融资完成后,将继续加快浙江省内及国内中心城市布局的同时,重点建设内、外、妇、儿四大类名中医工作室,打造国内第一个中医医生集团。

      2016年5月,固生堂在深圳举行C轮融资发布会,宣布获得由美国史带基金领投、中国平安跟投的7000万美元融资。未来两年,固生堂将深圳下重金布局。一方面在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打造示范性社区卫生中心,另一方面通过配合政府验收将名中医诊疗中心建设成国医馆。

      2016年6月,君和堂中医馆已完成50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专注于健康产业投资的弘晖资本领投,A轮投资人启明创投继续跟投。 目前君和堂已为六位医生建立了工作室,涵盖神经系统、艾灸疗法、妇科、儿科等多学科。

      2016年7月19日,药材网所属公司广东亿凡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千万元级别天使轮融资。

      2016年9月,在智慧医疗孵化器奇异果和中医公益组织中医萝卜会联合主办的中医创业者大会上,六度中医创始人林涛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树兰医疗,奇异果跟投。六度中医致力于让中医执业更自由。为解决医生在不同诊所执业时所服务的患者诊疗信息不通的痛点。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2016年互联网+中医药企业现状

        多种互联网中医药模式涌现

        动脉网对互联网中医药企业的成立时间进行了统计,其中连锁中医企业主要成立于2005年-2010年,是起步最早的互联网中医药企业,但中医行业正式触网是2008年,B2B模式的中药材天地网成立,动脉网分析,主要是2008年政府加强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引导性投资,国家对电子商务扶持达到一定高度,部分企业把握住机会,如中药材天地网已经药材电商领域发展成独角兽。2012年,互联网+医疗模式开始涌现,中医行业受此影响,开始探索互联网+中医模式,互联网中医企业数量开始增长。2013年,《中医药法草案》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档,中医行业迎来重大利好,互联网中医企业爆发性增长,中医O2O、中医在线诊疗等多种模式涌现。

        来源:动脉网研究绘制

        对中医药优势地区渗不足

        互联网+中医企业分布以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为中心,对甘肃等鼓励中医发展以及有中医药优势地区渗透不足。动脉网分析认为,北京、上海以及广东三个地区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也为当地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均在这三个地区比较集中。互联网中医企业在四川也比较集中,动脉网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四川一直是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川派中医影响甚广,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川派中医药影响医坛达2000多年。

        来源:动脉网自主研究绘制

        互联网+中医药行业处探索阶段

        动脉网统计的互联网+中医药创业公司中,公布融资情况的企业共33家,其中处于A轮及A轮以前的企业31家,占比超过90%,处于种子期及天使期的共17家,占比超50%。说明互联网+中医药企业一半处于idea阶段,部分完成产品原型,新兴的互联网+中医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其中触网的中医连锁机构线下盈利能力较强,盈利模式清晰,但对于互联网+中医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从融资金额来看,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中医药领域的投资以A轮为主,发展到B轮及C轮的公司各有一家,互联网+中医行业平均融资额为1100万美元,其中中药材天地网获投金额为15151万美元,占A轮总融资额的70%以上。整体上来看,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具有中医药深厚背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同样也说明互联网+中医仍处于投资“人”和行业资源的探索阶段。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互联网+中医药公司规模偏重

        根据公司规模统计来看,互联网中医药公司规模分布比较均匀,其中100人以上部分主要是中医连锁机构,这主要是由于连锁经营模式,服务和销售人员数量较多,导致人数规模较大,体量偏重。30-100人这部分规模占比近5成,对于一个以天使期及A轮为主的新兴互联网+行业来说,整体规模偏重。动脉网分析,国内的用户对互联网+中医药接受程度还不够,用户、客户都需要教育,造成的结果是,销售人员、运营人员极大增长。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互联网+中医药产品形态

          产品矩阵

          就目前来看,中医药企业触网不外乎几个模式:中药材电商、在线问诊、O2O送药、O2O 推拿保健,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管理等。目前几乎所有的尝试都集中在市场环节,对研究和生产环节参与较少。从就医流程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患者是C端,医生及医疗机构是B端。从驱动类型上,我们可以分为服务型和技术型,所以我们按照这两个维度建立了产品矩阵。将互联网+中医药企业分为中医O2O、在线问诊、中医连锁、健康管理、中医媒体、中药电商、中医工具、中医教育、智能化设备及中医信息化。

          来源:动脉网自主研究绘制

          产品投资分布

          从投资数量上看,中医O2O和在线问诊获投数量最多,动脉网分析,一方面是中医O2O和在线问诊有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中医不需要大型辅助设备的轻模式契合上门O2O及在线问诊的发展模式。中医连锁在融资路线上走的比较靠前,这主要是中医连锁属于重资产,盈利稳定性比较强,基于线下布局发展线上被资本市场看好。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为了更清晰判断不同类型产品融资情况,动脉网对各类产品的平均融资金额进行了统计,平均融资额较高的分别是中医连锁、上门中医及中医工具。其中中医连锁及中药电商的融资金额都在4000万美元左右,远超其他细分领域。中医连锁已经在上文分析过,不再赘述。上门中医即中医O2O模式平均融资额为681万美元,中医工具平均融资额为371万美元。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通过2016年的融资情况可以判断互联网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动脉网对各个细分领域2016年的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健康管理及智能硬件的所有融资都发生在2016年,中医教育、中医工具及中医信息化在2016年的融资比例也非常高。从这里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和创业者逐渐开始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的多种发展方向,寻求更多可能性。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中医药产业链

          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链遵循种植→生产→销售的发展模式,这种单链式的发展存在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与中医药产品难以追溯其生产来源等问题,而互联网 + 中医药全产业链的闭环发展模式,正向为中医药的生产→流通→销售→服务,反向为资金流动,在资金流动的同时伴随着中医药信息传递与医药追溯。从产业链纵向深化方面,互联网+健中医服务的发展,弥补了传统中医药的产业链空缺,整体朝向以人为核心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患者及医师为中心的产业布局。从产业链横向扩展方面,建立了药材产业联盟,提高了中药生产的标准化程度。

          来源:动脉网自主研究绘制

            中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被边缘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其社会效率,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体制不能像西医一样培养大批量可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并不适合目前这样大批量培养方式。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理论主要是辩证治疗。中医教育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中医辩证的思维方式。

            中医科研发展滞后导致中医发展动力不足。中医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类对于中医学的认识程度,需要建立起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中医科研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中医学的认识程度,中医亟需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

            中药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就生产成一些很贵的、赚钱的产品。日本和德国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

            另一组数据也同样显示,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创新动力不足,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中药科研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中药在医院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中药与西药往往被对立起来,往往非此即彼。而实际上中药与西药并非对立关系,中药的科研发展也可借鉴西药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进步,而不是让千年以后的中国人抱着黄帝内经展现文化自信。

              中医药创新创业趋势

              中医药+信息化

              首先是中药材信息化,行业内的人都知道,一流药材出口,二流药材进到大医院,那些不合格、劣质的三流药材甚至药渣子、被做成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中医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材的质量。一方面,上游的中药材往往经过五六个药材商之手,药材出问题难以追溯源头。另一方面,药材种植标准不统一,不法商贩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采用化学制剂漂洗中药材,导致市场是流通的中药材质量不高。所以,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形成中药材产业联盟,同时通过药材电商减少倒卖环节,形成数字化药材管理体系,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就非常重要。

              然后是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化,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模式兴起,中医要适应时代发展,有必要建立起临床及科研数字化临床术语应用体系。构建出区别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才更有利于中医与互联网的结合。

              最后是中医医师信息管理系统,我国中医师资源不足,我国目前职业医师人数超过200万,而中医执业医师仅有33万,有统计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20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这说明我国中医药正陷人传承危,未来随着互联网中医公司规模和业务的拓展,有关中医人才的竞争将势必加剧。围绕医师个人IP的打造以及可以让医师免于管理烦恼的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线上×线下

              在中医师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目前中医O2O模式实际上没有提高就诊效率,反而让效率降低。这种模式本身是让患者医生实现c2c对接,共享医生能力,而医生本身就是被患者共享的。本来一名中医医师坐诊医馆可以一天看20个病人,在中医O2O模式下到处奔波最多看5名患者,违背了共享以及提高效率的初衷。与餐饮及其他O2O种类不同,互联网中医行业的核心资源是医师而不是用户。所以,对中医上门模式来说,转变为线下线上双店结合的OAO模式更有发展前景,线下积累口碑,线上利用口碑营销,以线上为盾,线下为剑,才是中医O2O的正确方向。

              互联网+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而中药养生则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保健长寿为目的。这与现代的健康管理理念不谋而合。

              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15%取决于遗传基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剩下的60%取决于自己。即通过个人的健康管理,或者生活方式的自我干预,有绝大可能改善健康。中康CMH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慢病药总体市场规模7323亿元,同比增长7.3%。这里只是列举慢病市场份额。而如果能通过健康管理转化哪怕只有10%的慢病市场,健康管理市场也十分可观。

              对于亚健康和慢性病,西医往往对这些症状束手无策,而在国内,中医治未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随着中医药的研究发展,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在慢性疾病等多方面治疗上更有优势。亚健康人群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中医医师咨询养生保健、推拿针灸、食疗药膳、节气养生等,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及新技术的帮助下,采集和录入饮食、运动、睡眠等数据形成用户健康档案,通过上传症状采集信息,实现健康检查。

              在中医健康管理领域,“看中医”走的比较靠前,他们建立了一个人体健康评估系统,然后用可视化的方式直观的呈现给用户,在APP上可以查看各种身体的系数,并有一个健康评估的数值。当某一数值超出警戒线的时候,人体相应的部位就会变成红色,提示用户注意。不过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数据采集的方式以医师问询为主,通过医师主导完成数据采集。凡是需要数据采集的地方,就有智能硬件出现,我们期待中医相关智能硬件的进步带动“互联网+治未病”的发展。

              中医=科学前沿

              科学是什么?科学的精髓就是从不否认自身的错误,从不希望人们把科学理论当成绝对真理,变成科学神教,这是科学源源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科学理论和实践检测不符,那一定是理论有问题,为此推翻整个理论体系也在所不惜,这才是科学。科学前沿是什么?对于科学而言,越是神秘莫测,越是充满质疑的领域,就越可能产生新的发现。科学前沿并不是那些已经成熟的医学技术,不是那些闪亮的医学成就,而是正在探索模糊不清的领域,而中医药正是这样一个领域。

              都说西方人解放了双手,东方人解放了眼睛。我们的祖先善于观察,寻找事物内在的共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无非是对古典力学产生疑惑,引发了一系列思考。那些的支持中医也好,反对中医也好,大家纠缠在一起,发现怎么都说不清,甚至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或许是我们欠缺一个新的维度去理解中医。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屠呦呦”出现,中医药会被不断的深入剖析,关于中医的真相也就越来越清晰。这也需要中医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不断共同努力。

              版权声明

              本报告为动脉网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有关商标和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所有权为原著者所有。没有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传递。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注:我是动脉网作者王广龙,如果您是投资者对中医药产业感兴趣或者从事中医药创业寻求报道,欢迎与我交流,同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相关公司线索,微信:touchlife1,邮箱:wang.gl@vcbeat.net

              本文被转载1次首发媒体 | 转发媒体